九日游鹰窠山

忽忽已九日,出门净无泥。

地偏寔斗绝,有山如会稽。

宾客后杂遝,仆夫各有携。

天风海上来,我马骄且嘶。

坡陀出险径,窈窕遵回溪。

前登郯家岭,始觉华盖低。

作者四五人,更托千层栖。

日午扣其户,不愁苍耳迷。

欲俛栖鹘巢,上陵万丈梯。

岂但畏猛虎,彷佛闻天鸡。

共燕修竹林,落日犹在西。

相看且一笑,四郊多鼓鼙。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日游鹰窠山的生动场景,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游历之乐。开篇“忽忽已九日,出门净无泥”点明时间与环境,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道路为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接着“地偏实斗绝,有山如会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的险峻与独特,仿佛是会稽山的再现。

“宾客后杂沓,仆夫各有携”描绘了随行者的众多与携带物品的丰富,增添了旅途的热闹与充实感。“天风海上来,我马骄且嘶”则通过马匹的反应,表现了风的强劲与旅途的自由与豪迈。

“坡陀出险径,窈窕遵回溪”描述了山路的崎岖与曲折,以及沿途溪流的清澈与蜿蜒,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与美丽。“前登郯家岭,始觉华盖低”则通过攀登高岭,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作者四五人,更托千层栖”描绘了旅途中与友人的相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日午扣其户,不愁苍耳迷”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信任,即使身处陌生之地也不惧困难。

“欲俛栖鹘巢,上陵万丈梯”表达了对探索未知的渴望与勇气,即使面对万丈深渊也敢于攀登。“岂但畏猛虎,彷佛闻天鸡”则通过想象中的猛虎与天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惊险与神秘。

“共燕修竹林,落日犹在西”描绘了与友人在竹林中共享美食的温馨场景,以及夕阳西下的宁静与和谐。“相看且一笑,四郊多鼓鼙”最后以笑语结束,表达了对生活乐观态度与对战争的无奈与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日游鹰窠山的全过程,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旅途中的人情味,还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两河兵兴京师乏食民部尚书曹公德基出使三吴因纪其事

东南寔天府,岁漕三百万。

龙城积红腐,虎士班白粲。

焉知十五年,不解戎马乱。

采稆以为食,屯集成背叛。

至今两河地,僵尸作京观。

诸侯土贡绝,君忧切宵旱。

尚书出宣旨,跋涉非所惮。

国无九年蓄,志士常切叹。

空山独病卧,无书托飞翰。

中宵望使星,迢迢阻河汉。

形式: 古风

送金子厚归杭

故人金子厚,四十犹落魄。

扁舟溯江涛,访我黄山脚。

我惭老穷经,春蚕空自缚。

羡君神仙姿,翩翩九皋鹤。

不上光范书,暂卖壶公药。

高视万物表,道尊卿相薄。

山中十日留,穷天慰离索。

联诗出险语,酌酒成大噱。

东风碎河冰,归思中夜作。

鹅黄催柳条,椒红折梅萼。

重来未有期,惜别中颇恶。

俱宜慎出处,一瓢宁改乐。

飞鸿正南来,有书幸相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泮池荷花

荷生泮池中,云覆明镜密。

清飙激回芳,浊水钟妙质。

凝碧洗朝雨,嫣红酣落日。

折茎或牵丝,食薏时摘实。

犹疑南浦泛,谅匪东林匹。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戏赠李焕章

善博不成枭,善射灴中鹄。

及此感衰谢,世道方局促。

皎皎明月珠,如何混鱼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