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六)

一丈清凉界。倚高梧、解衣盘薄,髯其堪爱。

七十年来无此客,余韵留风犹在。

问何处、桐阴不改,名士从来多似鲫,让词人、消受双鬟拜。

可容我、取而代。

文章烟月思高会,好年华青尊红烛,歌容舞态。

太白东坡浑未死,得此人生差快。

弹指耳、时乎难再。

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

口欲语、意先败。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贺新郎》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充满了对古代文士风流韵事的追忆与向往。

开篇“一丈清凉界”,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而清凉的世界之中,高大的梧桐树下,文人们盘膝而坐,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倚高梧、解衣盘薄”描绘了文人们轻松自在的状态,他们卸下了世俗的重负,以最自然的姿态相聚。

“七十年来无此客,余韵留风犹在”则表达了对过往文人聚会的怀念,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年,但那份文人之间的风雅与韵味依然留存,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氛围。接下来,“问何处、桐阴不改,名士从来多似鲫”一句,以桐阴不变喻示着文人的传承与延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新的文人如鱼般涌现。

“让词人、消受双鬟拜”则描绘了文人受到年轻女子的敬仰与崇拜,这种场景既体现了文人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人的尊重与推崇。最后,“可容我、取而代”表达了诗人希望成为这一传统的一部分,渴望能够继承并延续这份文脉。

“文章烟月思高会,好年华青尊红烛,歌容舞态”几句,将文人聚会的场景与美好的时光、美酒、歌声和舞蹈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热烈的氛围,展现了文人聚会的欢愉与诗意。

“太白东坡浑未死,得此人生差快”借用李白和苏轼两位古代文豪的例子,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认为能够像他们那样生活,即使短暂,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弹指耳、时乎难再”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次重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珍惜之情。

“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则是对古人生活的想象与感慨,即使在画中见到古人,也无法避免对生不同时代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口欲语、意先败”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在表达自己情感或想法时的犹豫与困难,或许是因为语言的限制,或许是因为情感的复杂,使得想要表达的话语在出口前就已败落。

整体而言,这首《贺新郎》通过对古代文人聚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七)

海内无多友。聚离踪、黄金台畔,一杯残酒。

南北东西廿年路,别绪千回禁受。

君去矣、吾能归否,明日怀人何处最,记离亭、半树初黄柳。

一展卷、一回首。

君能使笔如挥帚,谅斯人天非无意,勋名终有。

卿相之荣等闲耳,何事方为不朽。

莫但学、邹枚赋手。

爱惜年华开万卷,笑尘容、碌碌随人后。

任馀子、曳履走。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八)

我亦悲歌士。忆当时、青云结客,黄沙射雉。

三十行年豪气尽,川上低徊流水。

看遍了、江山如此,圆缺阴晴今古共,达人心、那不如灰死。

知我者、二三子。

已曾三食神仙字,笑饥蟫梭巡雪案,消磨败纸。

不断车雷喧客枕,欲借杜家聋耳。

更无奈、别人燕市。

满目风烟兄弟感,夕阳中、长揖分行止。

都付与、画图里。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九)

咄咄真堪怪。习彫镂、文人余事,如斯狡狯。

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

执寸铁、腕如风快,造化镌镵天欲泣,刻琳琅、字字垂金䪥。

力岂但、透纸背。

静观云鸟虫鱼态,说文为古之小学,而今皆发。

却使壮夫工篆刻,秦汉风规犹在。

在何震、文彭而外。

不入明诚金石录,志名家、赖古堂应载。

两生晚、亦无奈。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二十)

女子如斯也。自低回、一声檀板,数行泣下。

几许花丛懒回头,尽着流莺轻骂。

只听说、文君新寡,明镜无情春又老,叹红颜、一例衍期嫁。

三五艳、易凋谢。

倦摹潘陆抄杨马,腆认说文章华国,何关风化。

呼吸商声秋气满,节义几人肩者。

渴睡汉、酒阑灯灺。

三十功名尘与土,古之人、先我将愁写。

公等语、大都诈。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