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依前韵

混沌既开辟,溥博分渊泉。

其中具明眼,来往类跳圆。

惟有诗工夫,可探造化先。

研摩到极致,换骨如得仙。

上以美教化,下以明性天。

元白愧重浊,鲍谢羞轻便。

佩剑虽相笑,沈迷乃同船。

未登风雅域,为问何因缘。

无非警策句,各在诗一偏。

我欲窥其奥,晏食宵不眠。

观舞悟深旨,曾不及张颠。

清新乏奇妙,局束犹拘联。

习气未能断,为之乎犹贤。

写出多瑕疵,未免拙慈愆。

公诗百篇内,浩然志帅全。

愈出力愈促,即之俱自然。

熟读已成诵,宁待三绝编。

如澡银潢水,尘氛俱尽湔。

敬当珍此赐,墨迹令常鲜。

更许示馀帙,泚笔吾须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所作的《又依前韵》。诗中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优秀作品的赞赏和学习态度。

首先,诗人提到“混沌既开辟,溥博分渊泉”,以宇宙开辟、万物起源的宏大背景,象征诗歌创作的广阔天地。接下来,“其中具明眼,来往类跳圆”则比喻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流畅的文思,如同在诗海中自由穿梭。

“惟有诗工夫,可探造化先”强调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它能触及自然与宇宙的本质。接着,“研摩到极致,换骨如得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技艺的不懈追求,通过深入研究,能够获得脱胎换骨般的提升,如同得道成仙。

“上以美教化,下以明性天”指出诗歌不仅能够美化社会,还能启迪人心,揭示人性的真谛。诗人还提到了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鲍照、谢灵运等名家,表示对他们作品的尊敬,并自谦自己的作品可能不如他们精妙。

“佩剑虽相笑,沈迷乃同船”运用比喻,说明即使在追求诗歌艺术的路上遇到嘲笑,也应坚持自我,如同同舟共济。最后,“未登风雅域,为问何因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尚未达到高雅境界的自省,希望得到指导和提升。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追求和反思,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前辈大师的崇敬之情。通过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首诗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探索的记录,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精神的一次致敬。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光祖瑞香

石蹊万折冻欲裂,两岸梅英照天发。

于中更有锦薰笼,芳菲不待勾萌达。

奇姿苒苒来仙源,从此横枝不直钱。

东风零乱委泥土,只为山家作玉田。

岂若夫君有真色,紫葩碧叶从初得。

几将消息露人间,纷纷尘俗谁能识。

晚居卢阜声名飞,蕙帐悠悠春梦迟。

起来鼻观犹馥郁,杖藜便觉香风随。

夭桃谩说燕脂染,落絮徒云白毡糁。

品题一著佳客称,并使丁香风味减。

蓝溪夫子诚好事,赠我此花良有为。

平生岩壑在胸中,培殖根荄年不记。

故应谓我知花谱,千夫綵綷来吾圃。

拜嘉欢喜不敢当,直欲美芹羞帝所。

昔扈龙舆白石川,回銮小憩玉津园。

曾见此花千百本,较量今者端无前。

若居御苑逢膏泽,车载盆栽惟所适。

吾王顾盼即生春,不费阳和些子力。

形式: 古风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其一)

玉殿万几閒,宸章灿珠蕊。

俯念簪履旧,恩光来太紫。

禁籞玩长春,嫣然异群卉。

群卉固亦佳,时过逐流水。

独此供清游,馀香袭芳芷。

一经圣品题,贵名何日已。

再拜体皇情,感深铭诸几。

形式: 古风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其二)

帝予四时春,著花无浪蕊。

殖本在蓬壶,非烟笼翠紫。

雪里友寒梅,芳辰领繁卉。

每蒙天一笑,睿思涌泉水。

沾丐及老臣,芬芗胜荃芷。

况复屡褒嘉,载赓宁但已。

第愧狂斐辞,不足溷琼几。

形式: 古风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其三)

玉帝富云章,宝匣镌琅蕊。

六丁谨缄縢,芝彤燕泥紫。

龙衔下碧虚,端为咏嘉卉。

咫尺不违颜,何曾隔弱水。

炷薰启天藏,椒兰和白芷。

光焰万丈馀,光临殊未已。

敬须营杰阁,敢只留棐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