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邑簿检视堤柳乘兴游保寿僧舍

拨置簿书看种柳,等閒联辔入云岐。

山僧莫道疏迎候,我辈行行不自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韦骧与友人一同巡视堤岸柳树,兴致勃勃地游览保寿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闲适自在的氛围,诗人将自己融入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拨置簿书看种柳”,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从繁忙的政务中抽身,转向对自然之美的欣赏,特别是对柳树的关注。这里的“拨置”二字,既体现了诗人处理事务的果断,也暗示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重视。“看种柳”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从繁杂的官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眼前的自然景观,享受种植柳树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次句“等閒联辔入云岐”,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骑马进入山间小径,沿途风景如画,仿佛步入仙境一般。这里的“等閒”二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轻松愉快,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联辔”则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并肩而行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友情。“入云岐”则寓示着他们不仅在地理上深入山林,更在心灵上达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琐事的高度,体验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

后两句“山僧莫道疏迎候,我辈行行不自知”,则是诗人对山中僧侣的回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的自在心境。诗人通过这句话,既是对山中僧侣的安慰,也是对自己与友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肯定。这里,“疏迎候”可能是指僧侣们可能因为他们的突然造访而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但诗人却以轻松的态度回应,表明他们并不在意外界的反应,而是沉浸于当下,享受着彼此的陪伴与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我辈行行不自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这次旅行中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仿佛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忘记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情谊的温馨画面。它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与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美好。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过紫霄宫

先春曾宿紫霄宫,今日重游春正融。

谁道居官便跧缩,也能偷暇向忙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游寿山

暂离簿领来邻邑,旋访灵踪到寿山。

乘闲一游真未易,岂论身寄此中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下山复题二首(其一)

頫望群峰目已惊,山僧更解说山情。

夕阳归去心难足,未听飞泉雨后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下山复题二首(其二)

宛转松蹊入五峰,更临危阁半晴空。

山花鸟语皆真趣,谁是韬光傲世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