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斋偶感

十年烽火满江干,何处侨居得少安。

烟霭竹炉斜日暗,雪消村路朔风寒。

谋生转笑携家惯,历险才知避地难。

博得一壶山店酒,灯前高酌强为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寓斋偶感》由清代诗人章鹤龄所作,描绘了诗人寓居异乡时的感慨与心境。诗中以“十年烽火满江干”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战争连绵不断的景象,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接着,“何处侨居得少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动荡年代寻求栖身之所的无奈。

“烟霭竹炉斜日暗,雪消村路朔风寒”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烟霭缭绕,竹炉散发温暖,斜阳渐暗,雪消之后的村路在凛冽的北风中显得格外寒冷。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无常。

“谋生转笑携家惯,历险才知避地难”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和避难不易的深刻体会。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携家带口的迁徙已成常态,但真正面对危险时,选择避难却异常艰难。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理解。

最后,“博得一壶山店酒,灯前高酌强为欢”以轻松的笔触收尾,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的情景。在远离家乡、生活困苦的环境中,一壶山店酒成为暂时的慰藉,诗人借着酒力,在昏黄的灯光下强颜欢笑,试图从困境中寻找到一丝安慰。这一幕既展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也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整体而言,《寓斋偶感》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坚韧精神。

收录诗词(3)

章鹤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河

黄河天上水,混混赴沧洲。

九折含元气,双堤夹浊流。

高风南北异,落日古今愁。

何意惊涛险,连朝阻客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齐山杂咏

空翠沾衣定几层,好山已是十年登。

嶙峋一片天边石,看尽人间几废兴。

苔壁斜临石径回,万峰俱为一亭开。

春风曾记留佳客,野草香浓如酒杯。

乐事春来未尽删,石门攀尽到松关。

最高亭上闲凝望,一段云归不碍山。

落尽残花春未归,探幽偏喜上崔嵬。

闲云一片穿岩出,吹到峰头作雨飞。

峭石疏林气泬寥,山空时见白云飘。

他时我欲移家住,还种孤松挂酒瓢。

乱草荒垣古祭坛,双松高倚翠微寒。

灵根不与风霜尽,多少行人立马看。

著屐寻秋不欲还,齐山处处得奇观。

涵秋欲问题名处,一片荒榛断础寒。

形式: 古风

秋日集杏花村登钵顶山以僧舍题额清凉别境四字分韵得境字

秋浦长似秋,此语意以永。

湖光况秋清,四山开幽境。

好友欣相从,挈榼步移影。

指顾为扶筇,攀跻登绝顶。

游情载咏歌,枫林红似杏。

形式: 古风

题一草亭示吴复古楼山先生之孙也

家亡国破几欷歔,剩得孤亭是旧居。

四海交游供下榻,五更风雨读遗书。

月高每动江山恨,日落空余古木疏。

我欲扶筇一相访,不堪回首问当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