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王彦祖宫赞

别襟曾判宋玉台,魏北相逢一笑开。

帅府红莲曾入幕,公堂黄菊偶衔杯。

未应许国全无策,祇恐趋时自有才。

且置功名归度外,诗筒频附塞鸿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曾经在宋玉台上分离衣襟,魏地重逢时笑容满面。
曾在帅府中与红莲为伴,偶尔在公堂上举杯共饮。
并非没有为国家出谋划策,只是担心迎合时势显露才华。
暂且把功名利禄抛诸脑后,期待诗筒常伴鸿雁飞来。

注释

别襟:分离衣襟,比喻离别。
宋玉台:古代楚国的名胜,此处借指分别之地。
魏北:魏国北部,泛指他乡。
一笑开:笑容展开,表示重逢的喜悦。
帅府:古代高级官员的府邸。
红莲:喻指美女或美好的事物。
入幕:古代指女子进入权贵之家。
衔杯:举杯饮酒。
许国:为国家出力。
全无策:毫无计策。
祇恐:只怕。
趋时:迎合时势。
功名:指追求的官位和声誉。
度外:不考虑,抛开。
诗筒:古代传递书信的竹筒,这里代指书信。
塞鸿:北方的大雁,象征远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赠给友人王彦祖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别后重逢的喜悦,以及对友人才华和抱负的赞赏。首句“别襟曾判宋玉台”暗示了深厚的友情和分别的感慨,如同宋玉的离别之情。第二句“魏北相逢一笑开”描绘了两人在北方重逢时的欢快场景。

接下来,“帅府红莲曾入幕”提及友人曾在重要的官署任职,暗示其地位和才能,而“公堂黄菊偶衔杯”则描绘了他们在公堂之上偶尔共饮的场景,体现了生活的闲适和友情的亲近。诗人认为王彦祖虽然可能没有直接为国家出谋划策,但“未应许国全无策”,表明他对友人的能力有信心。

最后两句“且置功名归度外,诗筒频附塞鸿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超脱于世俗功名之外,享受诗歌创作的乐趣,通过书信往来保持联系,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共同爱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赞扬了友人的才华,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理解。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林仁祖御史

论交乡里各儿童,三纪相看两鬓蓬。

孤宦无资元附骥,故人得意近乘骢。

秦仪面激殊今日,管鲍心知有古风。

归兴严程何太急,片时车马复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即席再赋

乐事遥追戏马台,高吟节物纵天才。

三朝致主诚心竭,九日携宾笑口开。

白酒似随秋露滴,清歌疑唤晓云回。

放怀不有公台贵,惯得萸枝首赐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即席依韵奉和司徒侍中上巳会许公亭二首(其二)

三春乐事揖兰亭,驻旆名园敞绣扃。

酒盏绿深须露白,花梢红少已多青。

宾裾特盛人间会,公衮能忘物外形。

化笔暂归诗句里,清风一诵醉还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即席依韵奉和司徒侍中上巳会许公亭二首(其一)

禊事初脩乐未涯,晴阳浓淡薄云遮。

风光转入庭前柳,春色随来席上花。

千载风流追曲水,万人游豫掩长沙。

相公今日携诸吏,那比山公醉习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