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陶益所作的《听琴》诗,描绘了夜晚在宴席上聆听古琴演奏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意境。
首句“召客焦桐入夜鸣”,以“焦桐”代指古琴,生动地描绘了夜晚宴会上古琴响起的画面,仿佛邀请宾客共赏音乐之美。次句“虚疑犹有补蝉声”,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琴声与补蝉声相比较,暗示琴声虽静,却能引发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如同补蝉之音,虽微小却能触动人心。
接着,“当筵渐觉水云起”,进一步渲染了音乐带来的氛围,仿佛在宴席之上,随着琴声的流淌,周围的空气都弥漫着水汽和云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最后,“坐月遥临猿鹤清”,则将画面推向极致,月光之下,猿猴与仙鹤似乎也沉浸在这琴声之中,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清雅,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自然、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在艺术的感染下,人们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美与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