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夜深琵琶声似裂,一曲霓裳一庭月。

曲终人影在西阶,困倚东风步摇折。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深夜琵琶声如破裂,一曲《霓裳》映庭院月色。
曲罢人影落在西阶,疲惫地倚着东风,步摇都折断了。

注释

夜深:指时间很晚,夜晚已深沉。
琵琶声似裂:形容琵琶声凄厉、激昂,仿佛要撕裂夜的寂静。
霓裳:古代宫廷乐曲名,此处代指优美的音乐。
一庭月:满院月光,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西阶:台阶的西面,可能指的是演奏者所在的位置。
困倚东风:疲倦地倚靠在微风中,可能暗示演奏者身心疲惫。
步摇折:步摇(古代妇女饰品)折断,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失落和哀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琵琶演奏的动人画面。"夜深琵琶声似裂",以强烈的比喻手法,写出琵琶声在静夜中穿透力极强,仿佛能震裂寂静,展现出音乐的激昂和力量。接着,"一曲霓裳一庭月",将霓裳羽衣曲的优雅与庭院中皎洁的月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曲终人影在西阶",琵琶曲毕,演奏者的人影映照在西阶上,暗示了演奏者的专注与投入,以及听众的沉醉。最后,"困倚东风步摇折",诗人通过描述演奏者疲惫地依靠在微风中,手中的步摇(古代女性饰品)似乎都因情感的波动而折断,进一步渲染了音乐对人心灵的深深触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琵琶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及听者与演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康与之的这首《琵琶》在宋词中别具一格,富有意境。

收录诗词(51)

康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字:伯可
  • 号:顺庵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147

相关古诗词

鹤舒台

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

道人祇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游慧力寺(其一)

天涯芳草尽绿,路旁柳絮争飞。

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

形式: 六言诗 押[微]韵

卜算子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

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

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丑奴儿令(其二)自岭表还临安作

红楼紫陌青春路,柳色皇州。月淡烟柔。

袅袅亭亭不自由。旧时扶上雕鞍处,此地重游。

总是新愁。柳自轻盈水自流。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