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柳子厚二诗(其一)读书

吾生后渊明,颇亦念黄虞。

要知千载外,所学非殊涂。

兀坐对圣贤,抚卷一长吁。

彼智自明哲,惟狂益昏逾。

一源同滥觞,派别乃差殊。

我观载籍中,世事何所无。

痴人不识古,谓与古人俱。

相望何遥遥,清都视积苏。

咄此不可献,讽诵聊相愉。

嗟哉子柳子,文章盖群儒。

速进自贻戚,南冠成絷拘。

天孙不与巧,溪神亦为愚。

读书虽满腹,何曾救饥劬。

乃知伾文辈,要路难齐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的《追和柳子厚二诗(其一)读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以及对读书与智慧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吾生后渊明,颇亦念黄虞”,诗人自谦生于陶渊明之后,却也深思远虑,向往着古代的黄帝和虞舜时代。接着,“要知千载外,所学非殊途”表明了诗人认为古今学习之道并无本质差异,只是时代不同罢了。

“兀坐对圣贤,抚卷一长吁”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面对古人的智慧,内心充满感慨的情景。“彼智自明哲,惟狂益昏逾”通过对比智者与狂妄之人的行为,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

“一源同滥觞,派别乃差殊”比喻思想源头相同,但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我观载籍中,世事何所无”指出历史书籍中记载的世事繁多,包罗万象。

“痴人不识古,谓与古人俱”批评那些不懂古人的无知之人,认为他们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相望何遥遥,清都视积苏”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感叹两者之间的距离遥远。

“咄此不可献,讽诵聊相愉”表示诗人对某些观点的不满,但只能以讽诵的方式自我安慰。“嗟哉子柳子,文章盖群儒”赞扬柳宗元的文章成就,认为他超越了众多学者。

“速进自贻戚,南冠成絷拘”感叹柳宗元因追求进步而带来的不幸遭遇,被囚禁如同南冠。“天孙不与巧,溪神亦为愚”比喻命运的不公,即使聪明如天孙,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读书虽满腹,何曾救饥劬”讽刺那些饱读诗书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指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乃知伾文辈,要路难齐驱”最后,诗人认识到像伾文这样的人,在权力斗争中难以并驾齐驱,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讽刺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崇敬、对读书与智慧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追和柳子厚二诗(其二)饮酒

世故不料理,万事付一樽。

呼宾陈肴蔌,乃尔不惮频。

秩筵初严冷,稍稍笑语喧。

有如邹子律,能回寒谷温。

朱颜挽不住,雪鬓日夜烦。

人生行乐耳,恽也亦至言。

哀哉独醒人,憔悴拾兰荪。

宁知阿堵中,端有妙理存。

形式: 古风

寄题朱氏小隐园

吾闻滑稽儿,避世向金马。

刈草吉云乡,探凤芳城野。

斯人玩世耳,岂必蒿庐下。

墙东本侩牛,君平盖卜者。

朝市亦堪隐,山林实潇洒。

君居占深源,境物粲可写。

老桧上干云,孙桐已拱把。

雨窗修竹响,风磴寒泉泻。

此翁少年日,射巧如注瓦。

百金装宝刀,千金买流赭。

晚歌紫芝曲,情性妙陶冶。

蒲履谷皮巾,何取绶若若。

嗟予亦旷荡,与世自藞苴。

方期访桃源,更欲结莲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次韵董之南见赠

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

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

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

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

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

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

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

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

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陈循中求赋高丽墨诗为作长句

老松收烟琢玄玉,可试洮州鸭头绿。

来从万里古乐浪,传到麻源第三谷。

要须岱郡鹿角胶,捣成方解土炭嘲。

请君摩研写新作,一弄潺湲吊康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