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秋思》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尽日轻阴锁画阑”,开篇即渲染了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轻柔的云雾仿佛给画中的栏杆披上了一层薄纱,整个画面显得既静谧又略显沉闷。这里的“锁”字,不仅描绘了轻阴笼罩的景象,也暗含了情感的束缚与压抑。
“横陈锦瑟曲声残”,锦瑟,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此处以“横陈”形容锦瑟,仿佛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演奏,只有残余的曲声回荡在空气中,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一庭秋色半阑珊”,庭院中的一片秋色,已近尾声,呈现出一种凋零与衰败的景象。“半阑珊”三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即将消逝的凄美与哀愁。
“览卷意慵添睡思,凭■花落惜春寒”,诗人翻阅书卷时,感到慵懒,似乎想借读书来驱散心中的愁绪,但思绪却更加沉重,仿佛要陷入梦乡。窗外的花朵随风飘落,让诗人不禁感叹春去秋来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寒的怜惜,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篆烟聊拨袅屏山”,篆烟,指香烟,袅袅升起,缭绕在屏风之上。诗人通过点燃香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试图在这淡淡的烟雾中寻求一丝慰藉,但最终只能面对现实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在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自我慰藉。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不失雅致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