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秋思

尽日轻阴锁画阑。横陈锦瑟曲声残。

一庭秋色半阑珊。

览卷意慵添睡思,凭■花落惜春寒。

篆烟聊拨袅屏山。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秋思》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尽日轻阴锁画阑”,开篇即渲染了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轻柔的云雾仿佛给画中的栏杆披上了一层薄纱,整个画面显得既静谧又略显沉闷。这里的“锁”字,不仅描绘了轻阴笼罩的景象,也暗含了情感的束缚与压抑。

“横陈锦瑟曲声残”,锦瑟,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此处以“横陈”形容锦瑟,仿佛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演奏,只有残余的曲声回荡在空气中,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一庭秋色半阑珊”,庭院中的一片秋色,已近尾声,呈现出一种凋零与衰败的景象。“半阑珊”三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即将消逝的凄美与哀愁。

“览卷意慵添睡思,凭■花落惜春寒”,诗人翻阅书卷时,感到慵懒,似乎想借读书来驱散心中的愁绪,但思绪却更加沉重,仿佛要陷入梦乡。窗外的花朵随风飘落,让诗人不禁感叹春去秋来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寒的怜惜,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篆烟聊拨袅屏山”,篆烟,指香烟,袅袅升起,缭绕在屏风之上。诗人通过点燃香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试图在这淡淡的烟雾中寻求一丝慰藉,但最终只能面对现实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在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自我慰藉。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不失雅致的艺术氛围。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细草侵阶映碧阑。薄云天际鸟飞残。

晚风庭院叶珊珊。

自是多情何处问,枉教魂断不知寒。

几回搔首杳如山。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偶成

日午庭皋一叶飞。世间莫问是和非。

且看征雁傍云低。

苔上浅痕随步缓,阑前闲影任花移。

不须重论古今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寒夜有怀

藓碧莎平草■陈。画阑十二月初新。

寥寥疏景一庭匀。

露冷半天迷极望,云■几树映寒津。

紫箫声里隔行人。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咏雪

昨夜银屏透峭寒。朝来庭霰绕阑干。

天涯遥忆漫相看。

千里不分鸾袖色,三湘欲断雁书难。

碎琼杂佩舞珊珊。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