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虞部以咂嘛酒惠奠华姜赋谢

华姜本秦人,平生爱芦酒。

华山玉泉与醴泉,槐曲酿之尝在手。

截竹为筒一尺长,华夫相对吸天浆。

注以玉女洗盆水,糟中时有莲花香。

自到岭南芦酒少,荔枝龙眼甜难尝。

樽石先生知嗜好,惠我数罍手所造。

秦娥一笑忘他乡,粤客三杯通大道。

夫妇欢娱曾几时,一朝蕙草先秋萎。

中圣中贤我不忍,含哀久与杜康辞。

先生悯念黄泉下,芦酒今朝奠一斝。

馨香更用返魂烧,清冷如将甘露洒。

恍惚既醉朱颜酡,姗姗来迟可奈何。

意气未能忘赋客,精灵应解报恩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汪虞部以咂嘛酒惠奠华姜赋谢》。诗中描绘了对故友华姜的深切怀念,通过描述其生前喜爱的芦酒,以及汪虞部以芦酒惠赠以寄托哀思的情景,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诗的开篇“华姜本秦人,平生爱芦酒”,点明了华姜的身份和爱好,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华山玉泉与醴泉,槐曲酿之尝在手”描绘了华姜制作芦酒的过程,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截竹为筒一尺长,华夫相对吸天浆”则形象地展示了饮酒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自到岭南芦酒少,荔枝龙眼甜难尝”两句,通过对比岭南地区芦酒的稀少和荔枝龙眼的甜美,表达了对华姜的怀念之情。接下来,“樽石先生知嗜好,惠我数罍手所造”描述了汪虞部了解华姜的喜好,并亲自酿造芦酒相赠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秦娥一笑忘他乡,粤客三杯通大道”通过秦娥的笑声和粤客的饮酒,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暗示了通过饮酒可以沟通心灵,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界限。“夫妇欢娱曾几时,一朝蕙草先秋萎”表达了对华姜夫妇短暂而幸福时光的惋惜,以及对逝去生命的感慨。

最后,“中圣中贤我不忍,含哀久与杜康辞”表达了诗人不愿面对华姜去世的事实,以及对酒神杜康的告别,流露出深深的哀痛。全诗以“先生悯念黄泉下,芦酒今朝奠一斝”结束,表达了对华姜的哀悼之情,以及通过芦酒祭奠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思念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伶俐江口遇风作

北风吹舟冲石壁,我篙竞下如拒敌。

夹岸溟濛沙乱飞,中流汹涌石相击。

舟破定知触鬼神,樯折有声如霹雳。

风狂岂可满帆张,长年不戒使我伤。

忠信宁忧白头浪,笑谈曾渡莲花洋。

不须弯弓射潮水,且复横槊赋诗章。

形式: 古风

寄赠高博罗

使君昔宰罗浮西,讼堂水接罗阳溪。

使君今宰罗浮东,浮碇高冈在县中。

罗山为主浮为客,罗与浮分峰四百。

使君岂亦一仙人,长与罗浮合精魄。

为政风流近若何,著书应比葛洪多。

仙方不屑言黄白,王道惟知保太和。

我别罗浮亦已久,从军欲出飞狐口。

不似浮山有所依,长与朱明为户牖。

当年著得罗浮经,欲待功成勒翠屏。

使君词赋应多载,留照山中御简亭。

形式: 古风

送曾止山还光福歌

炎洲之南天气和,梅花更比江南多。

梅花大宗在庾岭,小宗乃在罗浮阿。

春来开遍枝南北,万壑千岩花四塞。

梅花将军越王孙,汤沐正在梅花国。

飞扬往日破强秦,沛公项羽资其军。

台岭因之号梅岭,梅花万户酬功勋。

风吹上天雪纷纷,行人远望如白云。

檀香玉蝶大可爱,萼绿香气尤氤氲。

西溪邓尉天下闻,当年种自梅岭分。

梅花子孙亦太古,光福一半今在君。

淮南作客胡为者,十月梅花已堪把。

花片堪为三月粮,岁寒何用离花下。

太湖万顷当门前,君归更浮洞庭船。

莫釐缥缈二峰接,人家多种梅花田。

我将移居向慈里,与君咫尺梅花里。

千年冰雪作肌肤,欲学仙人姑射子。

梅花岂是一尘垢,铸舜陶尧将以此。

形式: 古风

广陵篇赠别吴鹿园

江北烟花是广陵,江南山水惟京口。

蕃釐观左一逢君,欲典衣裘取清酒。

飞桥十五首红桥,夹岸蘼芜渐及腰。

才子偏来明月夜,美人不见落花朝。

芜城一赋君能续,更有冶春三十曲。

千载知音是紫薇,竹西歌吹伤繁促。

哀怨犹多楚性情,荒淫未变吴风俗。

山中虽有玉勾天,日月长含第五泉。

儿女但能催白发,英雄那得再青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