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进小溪

错记村南路,循涯到北沟。

水扶溪石走,鱼冠荇花浮。

鸟语争传夕,松声乍报秋。

道迷何处问,渔艇隔前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小溪行舟图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

首联“错记村南路,循涯到北沟”,诗人误入了另一条道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沿着溪岸前行,最终到达了北边的沟壑。这里以“错记”和“循涯”展现了诗人探索新奇路径的偶然与惊喜。

颔联“水扶溪石走,鱼冠荇花浮”,生动描绘了溪水与溪石、水中游鱼与漂浮的荇花之间的和谐共生。水波轻抚着溪石,仿佛在引导它们前行;而鱼儿则戴着“冠”(可能是指水中植物或光影形成的装饰),在荇花的陪伴下悠然自得地游弋,构成了一幅动态的水下世界画卷。

颈联“鸟语争传夕,松声乍报秋”,通过听觉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傍晚时分,鸟儿们开始忙碌地交流,似乎在传递着夜晚即将到来的信息;而远处的松林中,秋风拂过,松涛阵阵,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

尾联“道迷何处问,渔艇隔前洲”,表达了诗人面对未知路径时的迷茫与探索欲。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方向变得困难,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激发了诗人的好奇心,他或许期待着在前方的洲际找到指引或新的发现。同时,远处的渔艇也成了诗人思考与期待的对象,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远方的梦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小溪、山川、动植物以及人的感受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2)

沈泰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愁雨

原田垂可穫,夹日雨绵绵。

稻是眼中饭,人看头上天。

囷中虚鬨鼠,爨下待生烟。

共向村祠祝,能晴尚有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鹿田寺

崒嵂倚层霄,山空木叶凋。

石僵田卧鹿,寺古径通樵。

折茗瓷中供,前峰座上朝。

凭高吊玉女,桂隐若为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三河夜泊

白马嶙峋俯睦城,三河古戍旧时名。

夜来风雨溪声发,似为将军洗甲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登棚墟岭

峻岭不可极,窄步难为前。

数里盘松萝,百折愁攀援。

蹈险力巳疲,获奇心自偏。

双鞋乱云脚,满眼生高烟。

苍崖挂残雨,红壁飞鸣泉。

石堕不到地,峰攒尽划天。

明河向下转,帝语从空传。

□魅白日出,山夔当道眠。

杳杳闻吹笙,冀得逢游仙。

下岭发长啸,两腋风翩翩。

拂衣坐白石,松䬞起昼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