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摩竭提国犹在半途,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摩竭提国犹在半途”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漫长,如同行走在遥远的异域国度,尚未抵达终点。次句“少室峰前全无巴鼻”则运用象征手法,将少室山与佛教故事中的“巴鼻”(即佛陀弟子阿难)联系起来,强调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时必须超越世俗的束缚。
后两句“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空谈玄妙理论而不实际行动,犹如试图用刀割治伤口,徒增痛苦;而泛泛地谈论古今事例,就像随意抛洒沙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这表达了对空谈和形式主义的批判,提倡实践与悟道的结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比喻和象征,引导读者思考修行的真谛,鼓励人们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要脚踏实地,避免空谈和琐碎。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山前一片闲田地,元来记得在。
叉手叮咛问祖翁,只为契券不分明。
几度卖来还自买,难为牙保人,为怜松竹引清风。
二尊宿,一人粗似丘山,一人细如米末。
虽然粗细不同,称来轻重恰好。
径山今日内实告报,汝等诸人切忌钻龟打瓦。
棒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
不用作禅会,不用作道会。
大家泼一杓恶水,洗涤如来净边垢。
垢尽众生烦恼除,狐狸便作师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