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人欲勿殇,有执干戈卫社稷之志;
朝廷宜矜恤,为联邦交习戎备而亡。
此诗《挽张之洞孙联》由清代周家禄所作,通过对“国人”与“朝廷”的对比,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深切哀悼与敬仰之情。
首先,“国人欲勿殇”,这句话描绘了国人在面对失去重要人物时的悲痛心情,他们不愿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内心充满了哀伤。这里的“殇”字,既指去世之人,也暗含了国家和民族的损失之意。
接着,“有执干戈卫社稷之志”,赞扬了张之洞生前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全稳定所付出的努力和决心。他如同手持武器保卫国家的勇士,体现了其忠诚与担当精神。
然后,“朝廷宜矜恤”,则转向对朝廷的期望,希望在处理类似事件时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同情。这里强调了国家对于其子民尤其是杰出贡献者的尊重与关怀。
最后,“为联邦交习戎备而亡”,这句话可能是在暗示张之洞为了国家的防御准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它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蕴含了对张之洞为国家安全所做出牺牲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挽联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国人的哀思,又体现了朝廷的责任与关怀,最终聚焦于对张之洞个人的崇敬与缅怀,深刻表达了对这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英雄的无限怀念与敬仰。
不详
同治九年以优贡官江浦县训导。擅词章,习考据、校刊之学。后入吴长庆幕,随军赴朝鲜。有诗集及《朝鲜记事诗》
自康成不为乡里所容,衰绖出游,恸哭犹思临别赙;
惟孟坚实与纂修之事,宬编商订,蹉跎只恨未成书。
甲科乙榜何补于贫,烈士殉名,地下方干犹抱恨;
醇酒妇人以晦其迹,英雄失路,世间无忌总堪哀。
史臣论武乡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涕泣出师,九死孤臣犹可说;
时人美汉东公,稽古学易好士不倦,弥留诀别,平生风义最堪思。
杜老痛流离,溯悲秋夔府,感事陈陶,著作经予一手定;
桥公有要约,叹遗构崇川,停棺萧寺,死生负汝百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