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帅张传之遣人来相致将以七言次韵答之三首(其三)

愧无庭论发奇樽,闲放骚人大小言。

徐孺真能下蕃榻,孔公尚记出膺门。

赤霄览德聊追凤,沧海寻仙更踏鲲。

华发萧萧公健在,一将金奏洗哇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深感惭愧未能在家宴上展示奇特的酒器,闲暇时我吟诗作赋,言辞或大或小。
徐孺子真能放下架子与我交谈,孔公也还记得曾走出家门迎接我。
如同凤凰翱翔于九天,我仰望你的美德;在苍茫大海中寻找仙道,我愿如鲲鹏展翅。
虽然我已白发苍苍,但先生精神依旧健朗,一曲金奏洗涤了繁杂的思绪。

注释

愧无:感到惭愧没有。
庭论:家庭聚会中的讨论。
发奇樽:展示奇特的酒器。
闲放:闲暇时。
骚人:诗人。
大小言:各种诗词。
徐孺:徐孺子,指东汉时期的贤士徐稚。
蕃榻:谦虚待客的床榻。
出膺门:走出家门迎接。
赤霄:红色的天空,象征高位或理想之地。
聊追凤:姑且像凤凰一样追求美德。
沧海:大海,象征广阔无垠。
寻仙:寻找仙道。
踏鲲:踏着大鱼鲲鹏的形象。
华发:白发。
萧萧:形容白发稀疏。
公健在:先生仍然健在。
一将:一曲。
金奏:珍贵的音乐。
洗哇繁:洗涤繁杂的思绪。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怀念和赞美友人的诗句。开篇“愧无庭论发奇樽,闲放骚人大小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朋友共同畅饮、交谈的遗憾,以及对那些能够随意发表各种议论的人的不屑一顾。紧接着,“徐孺真能下蕃榻,孔公尚记出膺门。”则是在赞美徐孺真(唐代名将徐震)和孔公(孔子之后)的高雅风范。

中间两句“赤霄览德聊追凤,沧海寻仙更踏鲲。”诗人表达了对远古圣贤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超凡脱俗者的向往。这里的“赤霄”、“沧海”都是高远和广阔的象征,而“追凤”、“寻仙”则是追求神仙境界的意象。

最后,“华发萧萧公健在,一将金奏洗哇繁。”描绘了一位风度翩翩、年轻有为的公子形象,以及他可能在朝堂上演奏乐器的情景。这里“华发”、“金奏”都显得十分高贵和庄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风范和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123)

李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写作李璧,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 字:季章
  • 号:石林
  •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生卒年:一说1159年

相关古诗词

东帅张传之遣人来相致将以七言次韵答之三首(其二)

阆风当日奉清樽,犹记银钩洒七言。

别去凄凉浑一梦,只今疏懒且衡门。

已非绝足那希骥,自比游尘或佐鲲。

珍重曲江劳仰止,人间岁晚雪霜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东帅张传之遣人来相致将以七言次韵答之三首(其一)

质非高古谢罍樽,漫向陈编挹圣言。

久判馀生甘扫墓,尚怀先友欲登门。

功名自昔归羊傅,丘壑从来著谢鲲。

何日扁舟渑若去,眼看荔子压枝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十)

景色随生指顾间,踏翻香雪弄潺潺。

奏编谁上三千牍,宝带争拖十二环。

有底穷愁惟甔石,无多远意但盆山。

何时万顷沧波去,乞我扁舟自在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九)

梦镜纷纭扰弃馀,尚连许国守心俱。

投鞭绝笑保边策,聚米重寻破陇图。

天外悠悠回雁使,眼前扰扰牧猪奴。

移床试向春风坐,面旋飞霙卷一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