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清代诗人诸定远所作,题为《刘怀翁郡伯自松移治皖江一时共为诗歌余亦有作》。诗中赞美了刘怀翁郡伯的德行与政绩,以及其对民众的深切关怀。
首句“拯物藉仁人,资治惟神君”开篇即点出刘怀翁郡伯作为仁人君子,以其卓越的治理才能,成为民众福祉的守护者。接着“神君天所赉,于以康斯民”进一步强调了刘怀翁郡伯如同上天赐予的神明,为百姓带来安康。
“我公席世胄,荆玉早嶙峋”赞其出身不凡,才华早露,犹如荆山之玉,锋芒毕露。接下来“藜光起声价,御笔垂丝纶”描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名声大噪,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发轫首秋曹,晋秩辉华绅”表明他在官场上的起步与晋升,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与能力。“心为明光烛,化雨沾无垠”则赞扬他心地光明,施政如春雨般润泽万物,惠及无穷。
“学邃若观海,交深如饮醇”形容其学问深厚,交友真诚,如同大海般深邃,醇酒般甘甜。“下车轸民疾,敷教俗乃敦”指出他刚到任时即关注民生疾苦,推行教化,使风俗淳厚。
“煦煦就冬日,霭霭披青云”比喻他的政策温暖如冬日阳光,又如云雾般覆盖大地,滋润万物。“困者渐以苏,休祯鬯群伦”说明在他的治理下,困境中的民众逐渐得到解脱,社会和谐安宁。
“叩天呼借冠,情至童叟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深切关怀,不分老幼,一视同仁。“我从弦歌里,爱颂堂阴新”则是诗人自己对刘怀翁郡伯的敬仰之情,从音乐与诗歌中表达出来。
最后,“皖江古名郡,千里遍阳春”总结了刘怀翁郡伯在皖江的治理成果,使得整个地区都沐浴在春天般的温暖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刘怀翁郡伯的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以及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其政绩的高度评价和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