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本师空和尚真

明镜当台兮,曜神光乎夜堂。

西飙栗冽兮,蘸秋水之杲阳。

望俨慈氏兮,近之而不可狎。

荡荡乎博峤之遗风兮,当其机而知石头路滑。

悲晚近之羊质兮,尚虎皮之灿灿。

侈炎日之峻步兮,宁深云之泛泛。

念石住之微言兮,余小子犹虔虔坐以待旦。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诗人以“明镜当台”开篇,形象地比喻了禅者内心的清明与照见万物的能力。接着,“曜神光乎夜堂”,进一步强调了禅者在夜晚也能洞察宇宙真理的境界。

“西飙栗冽兮,蘸秋水之杲阳”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暗示了修行中面对逆境与顺境时的内心状态。西风吹来,带来寒冷,如同秋水映照杲阳,冷暖交织,象征着修行路上的挑战与启示。

“望俨慈氏兮,近之而不可狎”则表达了对佛陀的崇敬之情,同时指出与圣贤的距离虽近,但真正的亲近并非轻易可得,需要深刻的领悟与修行。

“荡荡乎博峤之遗风兮,当其机而知石头路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修行之路比作充满挑战的山路,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要谨慎行事,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悲晚近之羊质兮,尚虎皮之灿灿”通过动物的比喻,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而应保持内心的纯真与坚定。

“侈炎日之峻步兮,宁深云之泛泛”则表达了对追求名利的世俗生活的批判,鼓励人们在修行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最后,“念石住之微言兮,余小子犹虔虔坐以待旦”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态度,表达了对前辈智慧的敬仰以及自己对修行的虔诚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哲理,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厚理解和对修行过程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拄杖二首(其一)

年既迈而弗衰兮,壮力由伊。

予亦因高下以相谐兮,岂旦暮之能离。

著地兮荆披,撑空兮云随。

直趋兮不顾,运足兮自知。

追前烈兮,启后武兮,将舍是焉其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拄杖二首(其二)

我凭汝力,汝得我立。汝我兮同心,不可转兮匪石。

绝夷险以进止兮,遵先贤之遗轶。

行终古而勿替兮,挈斯人以跻乎峻极。

形式: 古风

箜篌引

北风何凄凄,吹我百衲衣。

膏雨何霏霏,泽我西山薇。

披衣可禦寒,采薇聊充饥。

顾影成独立,无俦终怨谁。

登高眺远空,心与空俱驰。

空里有江山,江山多是非。

是非靡所穷,我心归无期。

忽然返蓬庐,还我未登时。

读书晤古人,将以娱心脾。

叔夜不偶俗,东市良堪悲。

夜闻鼓琴声,形神离不离。

鲍公谓尸解,此语至今疑。

子房已辞汉,竟为帝王师。

文若似子房,事曹欲何为。

严辞折董昭,饮药甘如饴。

各自用其天,身世犹云霓。

生死不足畏,人心焉能知。

形式: 古风

江南

江南有羁客,朝夕望不返。

柳衰寒花黄,狂风吠山犬。

潜颖欣青阳,眼见红复浅。

浮云弥太虚,河水日沔沔。

车盖填道路,相识非我善。

臭味自有真,岂以夙昔舛。

夕霞流停曜,圆景媚新畚。

仰观众鸟喧,使我中情远。

不畏新知乐,秖忧相见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