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九日东塔广福寺登高同牛士良陈彦博徐大章周致尧释元璞玉田用杜少陵玉山高并两峰寒为韵分得两字

浮图郁嵯峨,遥睇青云上。

局兹城府中,间岁不一往。

今夕复何夕,谢此尘务鞅。

侵晨拉寓公,登高叙幽赏。

凉风起天末,林霏发清响。

檐霾琐阴壑,铁马精神爽。

穿彼游龙窟,容与巨鳌颡。

徙倚珠贝阙,扪摘璿玑象。

感此怀古人,穷愁一涤荡。

嘉会难再期,良辰应不两。

上人知雅意,丈室豁宏敞。

沽酒采芳菊,忘情非放旷。

群公中州士,遭世何极罔。

辟地侨寓此,辞气俱慨慷。

王师何日下,恢复旧轮广。

仍趋清朝列,脱卸江湖网。

赞理新治化,日月增辉朗。

坐令疮痍洗,四海起瞻仰。

钩诗写房壁,崄题笔枯强。

他日重追游,于以动遐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甲辰年九月九日,在东塔广福寺登高远眺的情景,以及与友人的聚会畅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兴盛的期待。

首句“浮图郁嵯峨,遥睇青云上”描绘了佛塔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引出登高远眺的主题。接着,“局兹城府中,间岁不一往”,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渴望逃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宁静。

“今夕复何夕,谢此尘务鞅”则表达了诗人对今日相聚的珍惜,以及对过去忙碌生活的解脱。随后,“侵晨拉寓公,登高叙幽赏”描述了清晨时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享受清风拂面,林间鸟鸣的美好时光。

“凉风起天末,林霏发清响”描绘了秋风送爽,林间雾气散去,万物复苏的景象。“檐霾琐阴壑,铁马精神爽”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穿彼游龙窟,容与巨鳌颡”运用神话传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探险与追求。“徙倚珠贝阙,扪摘璿玑象”则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向往与敬仰。

“感此怀古人,穷愁一涤荡”抒发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困境的解脱。“嘉会难再期,良辰应不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上人知雅意,丈室豁宏敞”是对僧侣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宽广胸怀的赞美。“沽酒采芳菊,忘情非放旷”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酒佳肴,忘却世俗烦恼的快乐。

“群公中州士,遭世何极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辟地侨寓此,辞气俱慨慷”则反映了诗人对流离失所的无奈与悲愤。

“王师何日下,恢复旧轮广”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繁荣的期盼。“仍趋清朝列,脱卸江湖网”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的渴望。

“赞理新治化,日月增辉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进步与光明未来的憧憬。“坐令疮痍洗,四海起瞻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社会和谐的期待。

最后,“钩诗写房壁,崄题笔枯强”描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以及对文字艺术的执着追求。“他日重追游,于以动遐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与无限遐想。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对国家兴盛的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收录诗词(49)

高逊志(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茅山道士沈秋渊海盐听潮里小瀛洲录呈耕渔隐人

我闻瀛洲在沧海,此说相传数千载。

一杯弱水不胜舟,云雾轩窗眇何在。

忆我初冠游江东,开帆直指三茅峰。

琼楼玉殿倚天碧,丹光飞射金芙蓉。

只今可望不可即,跬步之间成异域。

坐令尘土凋朱颜,堕落干戈空叹息。

沈仙慕事三茅君,曾开石壁观璚文。

晨朝环佩空外响,琅玕杳杳云中闻。

自从遭乱山林燬,避世归来听潮里。

崇搆崔嵬迥绝尘,云和草静环流水。

瀛海遥连咫尺间,三峰宛似三神山。

金鸡呼日扶桑晓,念尔孤鹤应当还。

嗟予本是瀛洲客,几年欲归归未得。

羁栖且待靖风尘,名山历览无南北。

形式: 古风

送孙照庵还吴

昔客吴门日,于今四十年。

故居萧寺外,遗冢石湖边。

结友唯高适,论文忆鲁连。

翁今重会面,访旧一悽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答徐良夫

半生遭乱欲归休,尘事羁縻岂自由。

逸气那堪操雁贽,閒身端可被羊裘。

烟光树色千山晚,枫叶芦花两岸秋。

别后莫教音问少,相期重泛木兰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鸳湖秋月

双湖偃长虹,月出微澜静。

鼓枻独沿洄,流光荡空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