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咏十首(其三)橹声

兰桡枢与纽,相激自成音。

直到长鸣处,方知用力深。

晓风行客耳,落日榜人吟。

虽复非吾乐,平生江海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行时所听到的橹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橹声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

首联“兰桡枢与纽,相激自成音”,以“兰桡”比喻船桨,形象地描绘了船桨在水中划动时,枢与纽相互摩擦产生的自然声响。这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无需人为的调校,便能自成一体,和谐悦耳。

颔联“直到长鸣处,方知用力深”,进一步揭示了橹声的奥秘。只有深入体会,才能感受到划桨者用力之深,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动作上,更蕴含在对水的感知和与自然的和谐之中。长鸣之处,不仅是声音的延长,更是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颈联“晓风行客耳,落日榜人吟”,将橹声与时间、空间的元素相结合,描绘了一幅清晨与黄昏时分,行客与榜人(船夫)聆听橹声的画面。晓风中,行客倾听,感受着旅途的宁静与远方的呼唤;落日时,榜人吟唱,将一天的劳作与对生活的感悟融入橹声之中。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情感共鸣。

尾联“虽复非吾乐,平生江海心”,表达了诗人对橹声的独特感受。虽然这声音并非他所追求的音乐之乐,但其中蕴含的自由、广阔与内心的平静,却是诗人一生所向往的境界。这不仅是对橹声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行中橹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趣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江行杂咏十首(其四)潮痕

东江何太急,朝夕暗生潮。

宿叶浮沙岸,新萍上石桥。

到山人倍缓,归海浪非遥。

明日还增长,连天雨未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江行杂咏十首(其五)雨帆

利钝皆吾分,篙师只自馋。

溯流行百丈,破雨羡孤帆。

远影浓云断,轻舻白浪衔。

岂能长得逸,一是湿征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江行杂咏十首(其六)晾罾

已识终成弃,何如早自休。

昔人嗟竭泽,汉法漏吞舟。

疏处青天见,闲时白浪收。

高张空复乐,斜日满林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江行杂咏十首(其七)芦烟

渐狭溪中路,渔樵共此汀。

山盘烟缕直,天压荻苗青。

夏麦炊新熟,春畬火尚荧。

舟行无一事,汲水验茶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