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下邳黄石公庙

圯下相逢南北人,三邀不倦识天真。

十年却见谷城下,寂寞同收一梦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在桥下相遇的我们,来自东西南北各地的人
多次邀请也不厌倦,彼此欣赏对方的纯真本性

注释

圯下:桥下。
南北人:来自不同地域的人。
三邀:多次邀请。
不倦:不感到厌烦。
识天真:欣赏对方的纯真。
十年:过了十年。
谷城下:在谷城之下。
寂寞:孤独、寂寞。
同收:共同经历。
一梦身:如同一场梦中的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下邳黄石公庙》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描绘在圯下(古代地名,与黄石公有关)与陌生人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圯下相逢南北人",诗人以黄石公圯下相遇的典故开篇,暗示了偶遇的缘分和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物,增添了神秘与历史的色彩。

"三邀不倦识天真",这里的“天真”既可指人的本性,也可指黄石公的智慧或道家的无为而治之道。诗人通过多次邀请对方交谈,展现了对这位陌生人的敬重和对其独特人格的欣赏。

"十年却见谷城下",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地点转至谷城,时间跨度之大,显示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寂寞同收一梦身",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在此时此刻都感到了孤独和人生的短暂,如同一场梦一般。这句诗寓含着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黄石公的传说为背景,通过个人经历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哲思,语言简洁,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吕梁

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

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其一)

家声籍籍大江西,临老挥毫捧御题。

得意何殊少年乐,还家不惜醉如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其二)

读尽家藏万卷书,萧然华发宦游初。

区区狱掾何须愧,聊把春秋试绪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其三)

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从今日日新。

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