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如词

惯得相携花下游。苏大风流。苏小风流。

而今别况冷于秋。燕去南楼。人去西楼。

等閒平判十分愁。侬在心头。卿在眉头。

少年心事总悠悠。一曲扬州。一梦苏州。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鉴赏

这首《一剪梅·如词》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开篇“惯得相携花下游”,描绘了往日二人携手共游花间的温馨画面,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甜蜜。接着,“苏大风流。苏小风流”两句,借用了苏轼和苏小妹的故事,暗喻两人情感的深厚与风雅,进一步渲染了往昔的美好时光。

然而,“而今别况冷于秋”一句,笔锋一转,点明了时过境迁,如今的离别之情比秋日更为凄冷,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紧接着,“燕去南楼。人去西楼”两句,以燕子飞去南楼、人离开西楼的形象,象征着伴侣的分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等閒平判十分愁”一句,道出了面对离别时内心的沉重与无法言说的痛苦。最后,“侬在心头。卿在眉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对方深深的思念与挂念,将情感推向高潮。

“少年心事总悠悠”一句,总结了年轻时的种种思绪与梦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而“一曲扬州。一梦苏州”则以扬州与苏州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后庭宴.谴燕

紫燕双依,雕梁并语。拴帘不放伊飞去。

问伊昨夜过香溪,见郎那里花间住。

一回捲上帘儿,放去寻郎何处。

待晚归来,街得黏泥絮。似诉画楼前,薄倖人如许。

形式: 词牌: 后庭宴

蝶恋花.落拓

身是暮春风里絮。浮蚁呼卢,到便牵留住。

弦索笙箫声乱处。一围红袖争诗句。

以客为家家似寓。偶尔来家,收拾閒情绪。

阿妇惊疑前致语。问郎何不归家去。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渔家傲.黄鹤楼边渔艇

孤篷渔艇烟中驾。晴川自写吴绫帕。

渔子不知身是画。呼妇骂。问钱昨夜存多寡。

网得巨鱼惊又诧。复呼阿妇欢然话。

黄鹤楼边閒去耍。沽酒罢。归来月上山头乍。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苏幕遮.帘外听堕钗声

玉钩垂,犀箔护。肯递春风,偏断游丝路。

内里暗闻钗响度。掷地金声,抵得天台赋。

望明妆,遮薄雾。闹扫虽松,窣堕知何故。

难道拔时纤手误。倘为侬来,忽地回头顾。

形式: 词牌: 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