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亲从蓑笠问饥寒,赴愬人人得犯颜。
更向棠阴聊憩茇,要令粒食共鲜艰。
身归雨露司存后,诗在山川刻画间。
饱饭之馀能细和,止斋应有几年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傅良与当地百姓亲近互动的情景,他亲自询问农民的生活疾苦,表现出关心民生的态度。"赴愬人人得犯颜"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下级官员无惧权威,敢于直面百姓问题的精神。在棠阴之下稍作休息,他希望借此机会让农民们共同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粮食。
诗人的身份是雨露(指天恩)的管理者,他的诗歌记录着山川间的风土人情,反映出他对农业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关注。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他还能够细致地品味和创作,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修养。最后,他提到在留任期间,自己将有几年的闲暇时间来从事诗歌创作,这既是对自身工作的期待,也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陈傅良作为地方官的亲民情怀和文人墨客的责任感,以及他对农事和文学的双重热爱。
不详
相过风雨独何欤,校酒论文已不如。
方信深交相恋缪,却因衰退更踌躇。
吟生池草书成束,饮落檐花醉堕车。
明日待随公等去,我头应始自今梳。
海滨驱马过湘滨,喜及今春忆旧春。
公燕有时令市酤,村舂不继待炊新。
严城鼓角留三字,当代衣冠第一人。
看取吾民繇此去,万家鸡犬永无尘。
齐年兄弟又齐名,商略行藏共此生。
自昔从君瞻马首,如今输我与鸥盟。
读书松竹交千载,曳履星辰听五更。
借问塞翁谁得失,诸无一语到留行。
森森万木一精庐,黄卷青灯自卷舒。
却肯追随三舍远,不论闻问十年疏。
遗贤公已长怀玉,老圃吾方欲荷锄。
安得谢岩题壁处,一尊相伴看芙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