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庄渡河下淮船抵吴门道中纪事写怀六章(其六)

行路日益近,讹言日益多。

信之尽不疑,中道将如何?

昔言丹陵危,昨下兰陵阿。

昨言兰陵阻,今已毗陵过。

视水仍涟漪,望山仍嵯峨。

且倾樽中浆,平此心中颇。

心颇不能平,击箸还浩歌。

何以声悲凉,绝不惊鼋鼍。

瞬息抵金阊,维缆城西河。

到耳乡人音,欢笑原无他。

始将九地魂,复挂千尺柯。

遍询得其详,证合无异科。

噩梦胡不安,馁气胡不和?

稽首谢上天,谁实瘳我瘥?

惊定心转悲,有涕还滂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在乘船从杨庄渡河至吴门的途中所作,以纪事写怀的形式,描绘了旅途中的种种感受与思考。

开篇“行路日益近,讹言日益多”,诗人描述了随着行程的推进,流言蜚语也越来越多的情景。接着,“信之尽不疑,中道将如何?”表达了对未知和谣言的担忧,以及在旅途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理智的思考。

“昔言丹陵危,昨下兰陵阿。昨言兰陵阻,今已毗陵过。”通过连续的地点变换,展现了诗人旅途的快速进展,同时也暗示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与适应能力。

“视水仍涟漪,望山仍嵯峨。”描绘了沿途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壮丽,尽管遭遇了诸多困难,但诗人依然能够欣赏并赞叹大自然的美。

“且倾樽中浆,平此心中颇。”在旅途中,诗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的平静。

“心颇不能平,击箸还浩歌。”即使内心仍然波澜起伏,诗人选择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展现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态度。

“何以声悲凉,绝不惊鼋鼍。”诗人询问为何歌声如此悲凉,却并未惊扰到水中生物,寓意着他的哀愁虽深,却未对周围世界造成影响。

“瞬息抵金阊,维缆城西河。”最终,诗人抵达目的地,心情复杂,既有对旅程结束的释然,也有对旅途经历的感慨。

“到耳乡人音,欢笑原无他。”听到家乡人的声音,诗人感到欢笑,这背后是对家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始将九地魂,复挂千尺柯。”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渴望深入探索未知,又担心前行的艰难。

“遍询得其详,证合无异科。”在询问后,诗人得到了详细的解释,这些解释与他心中的预期相符,体现了他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

“噩梦胡不安,馁气胡不和?”诗人反思自己的忧虑和恐惧,质疑为何会感到不安和饥饿,可能是在探讨内心的恐惧与现实的不匹配。

“稽首谢上天,谁实瘳我瘥?”诗人向天祈祷,感谢上天的帮助,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最后,“惊定心转悲,有涕还滂沱。”在经历了惊吓之后,诗人的心绪变得更为悲伤,泪水如雨般落下,可能是对旅途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旅途体验,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泊舟胥门蔡学洲陈佐钧过慰

未敢遽疑梦,分明是昔颜。

苦情焦短烛,暗爽逼遥山。

酒为危愁洗,天教稳路还。

与筹归后策,讵独慰孤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泊绍城寄蒋湘南潘曾莹两同年都中

纷纷落叶蔽烽楼,寂寂孤灯住越州。

风雨乱山迷独雁,关河哀角近残秋。

绨袍未拭尘中泪,带剑能知海上愁。

珍重故人临别赠,而今已许慰江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一)

攓篷望山,瘦眉一弯。日色穷窘,雁愁出关。

过山望江,樯旗罥空。楼船如马,鲤鱼正风。

升江望城,弓刀列营。秋蒿不绿,断角自鸣。

入城望市,十户九徙。驱驱而过,但有羊豕。

出市望门,未夕气昏。东邻键户,西邻葺垣。

形式: 古风

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二)

到门见稚子,稚子还娇痴。

喜我远道来,急呼牵我衣。

升堂拜老亲,老亲苦憔悴。

喜我远道来,含笑抚我背。

入室觅病妻,病妻竟彫瘦。

喜我远道来,下床挽我袖。

阿妹从我后,阿弟趋我前。

喜我远道来,环坐听我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