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归遂宁作

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

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

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

高堂秉烛团圞夜,剩脱乌衣付酒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初归遂宁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多年漂泊后归乡的复杂心情。

首联“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开篇即道出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北马南船”象征自己的行踪不定,而“廿年人”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岁月的无情。

颔联“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进一步描绘了归家后的场景。诗人回到久违的老屋,却仿佛成了不速之客,连陪伴自己多年的破砚也无法改变生活的贫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颈联“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转而描写自然景象,以“病鹤”象征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孤独,同时借“关河”之景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回望过去的岁月,心中充满了对辛劳生活的感慨。

尾联“高堂秉烛团圞夜,剩脱乌衣付酒缗”则是对家庭团聚的温馨描绘。在家中,诗人与家人共度团聚之夜,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能与亲人相伴,心中感到满足。诗人将“乌衣”(旧时官宦人家的服饰)与“酒缗”(酒钱)联系起来,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更蕴含着对家庭温暖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乡之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悼亡周孺人殁于涪州

仿佛维摩示疾身,药炉经卷日横陈。

即看饮食皆多事,渐苦形骸亦累人。

梦岂能真休骂鬼,骨如此瘦欲通神。

世间甲子须臾过,半局棋残已廿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盐亭

落日盐亭县,人烟不满城。

短林分野色,乱石漱江声。

天碧红云秀,山苍白鸟明。

杜陵诗境在,寂寞古今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潼川夏日游琴泉寺同遂宁李明府作

人天无故物,萧寺亦更名。

留佛看今古,笼诗写性情。

花繁迷碣影,山静觉琴声。

笑谢同游客,观空句又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家居感兴

寻常驱马即天涯,腊雪春风感岁华。

不及帘前双燕子,年年来绕故园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