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名为《自君之出矣三章(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生孰无志,常恐时难逢。”开篇两句即点出了人生总有所追求,但又担心机遇难以遇到,这是一种对于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慨。
“隐士抱令德,显将树奇功。”诗人通过隐逸之士怀抱美德和显赫武将建树非凡功业来表达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内心的向往。
“顾已何拙讷,薄游向吴中。”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回顾,以及对未来旅途方向的选择。这里的“吴中”通常指的是古代的江南地区,是一个富庶繁华之地。
接下来的几句:“山阳既□□,淮淝亦从戎。遄归五湖澨,沦薄大江东。”诗人描绘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于远离家乡、游历四方的复杂情感。
“钟阜宏帝宅,英俊集群公。南冠幸成贷,短褐愿归农。”这里诗人提到了宏伟的帝王宫殿和聚集的才俊之士,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渴望戴上南方特有的竹笠、穿上粗布衣衫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
“缪与曲台议,披云睹飞龙。龙光烛宇宙,幽滞庶昭融。”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参与政事的场景,以及对飞龙(象征着高贵、权力)的观察和想象,以此来表达对于政治生涯的期许与展望。
“忽祗齐甸役,河山方复重。去乡日益远,怀亲心转忡。”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远离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这里的“忽祗”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齐甸役”则可能暗示了重重困难和劳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比喻时光飞逝和个人经历。
最后几句:“徒劳倚闾望,书札难可通。秦淮何浩浩,行子无留踪。”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书信往来的渴望,但却因为距离遥远而难以实现的失望,以及对自己的流浪生涯和未留下任何痕迹的感慨。
“驱车出关去,仰睇冥飞鸿。鸿飞不可驾,策马临北风。”诗歌最后通过描写自己驾车离别、仰望高空中飞翔的大雁,以及无法驯服这些鸟类和策马面对北风的场景,以此来表达一种对于自由与归属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