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

报恩心事,投老拼悠悠。

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

成何事,夷犹桂楫,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

算不须,临歧惝恍迟留。

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

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乡间的景物触动情怀,回望故乡山峦,那份强烈的归乡之情难以抑制。
报答恩情的心愿,随着年老愈发坚定,决心要长久地追求。
回想过去,曾轻易许下的豪言壮语,如今看来多么可笑。
这一切有何意义?我徘徊在桂木船边,吟咏兰芷,沉醉于芳洲的美景。
人生如浮萍,谁不是在寻找乐土,我的家乡又在哪里呢。
不必在岔路口犹豫不决,应该果断前行。
我渴望看到香炉峰的瀑布,满眼丹枫,江面秋色浓厚。
这景色真值得描绘在画中,就像潇湘暮雨中的扁舟一样。

注释

乡物:故乡的景物。
浩然:强烈,广大。
投老:年老时。
牛下:比喻年轻时的豪言壮语。
夷犹:犹豫,徘徊。
潇湘:泛指江南地区。
扁舟:小船。

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乡物牵情,家山回首”直接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割舍。接着,“报恩心事,投老拼悠悠”流露出他报效国家的决心,即使年事已高,也愿意为理想而奋斗。

“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回顾过去,词人反思自己年轻时的激情与冲动,如今看来有些轻率。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反而以“夷犹桂楫,兰芷咏芳洲”表达出在逆境中仍保持高洁品格的决心。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揭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每个人都在寻找心中的乐土,但词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或许不在特定的地方,而在内心的满足和平静。“算不须,临歧惝恍迟留”表明他不再犹豫,决定放下纠结,向前看。

最后,“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秋景,词人期待在这样的自然景色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以“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作结,寓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如画的意境之中,寻求一种超脱现实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一)谯园饮酒为守令作

谯园幽古,烟锁前朝桧。

摇落枣红时,满园空、几株苍翠。

史君才誉,金殿握兰人。

将风调,改荒凉,便是嬉游地。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司马更堪怜,掩金觞、琵琶催泪。愁来不醉。

不醉奈愁何,汝南周,东阳沈,劝我如何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自来相识,比你情都可。

咫尺千里算,惟孤枕、单衾知我。

终朝尽日,无绪亦无言,我心里,忡忡也,一点全无那。

香笺小字,写了千千个。

我恨无羽翼,空寂寞、青苔院锁。

昨朝冤我,却道不如休,天天天,不曾么,因甚须冤我。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金樽玉酒,佳味名仙桧。

恐是九龙泉,堪一饮、霜毛却翠。

何须说此,只但饮陶陶,灯光底,百花春,自是仙家地。

星郎早贵,惯见风流事。

留我不须归,倒尊空、烛堆红泪。

飞凫令尹,才调更翩翩,休吊古,枉伤神,有兴来同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三)亳社寄文潜舍人

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后。

功名心事,千载与君同,只狂饮,只狂吟,绿鬓殊非旧。

山歌村馆,愁醉浔阳叟。

且借两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来毕竟,何处是功名,不同饮,不同吟,也劝时开口。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