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

手把古人书,闲读下广庭。

荒村无车马,日落双桧青。

旷然神虑静,浊俗非所宁。

逍遥出荆扉,伫立瞻郊坰。

须臾暮色至,野水皆晶荧。

却步面空林,远意更杳冥。

停云甚可爱,重叠如沙汀。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翻译

手握古人的书籍,悠闲地在庭院中阅读。
身处荒凉村庄,没有车马喧嚣,夕阳下两棵桧树显得格外青翠。
心胸开阔,精神宁静,这样的世俗纷扰无法使我安宁。
我悠然走出柴门,长久站立,远望郊外的田野。
很快夜幕降临,野外的水面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转身面对空旷的树林,思绪更加深远。
停驻的云彩特别迷人,层层叠叠如同沙滩。

注释

手把:拿着。
古人书:古代的书籍。
闲读:悠闲地阅读。
下广庭:在广阔的庭院。
荒村:荒凉的村庄。
车马:车辆和马匹。
双桧青:两棵青翠的桧树。
旷然:开阔。
神虑静:精神平静。
浊俗:世俗的纷扰。
非所宁:无法使我安宁。
荆扉:柴门。
伫立:长时间站立。
郊坰:郊外的田野。
须臾:片刻。
暮色至:夜幕降临。
野水:野外的水。
晶荧:闪烁。
杳冥:深远。
停云:停驻的云彩。
沙汀:沙滩般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晚步》,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的情景。首句“手把古人书,闲读下广庭”,写诗人手持古籍,在宽敞的庭院中悠闲阅读,透露出一种宁静的读书氛围。接着,“荒村无车马,日落双桧青”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和傍晚的景色,只有日落时分那两棵青翠的桧树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

“旷然神虑静,浊俗非所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心境开阔,心灵平静,不为世俗所扰。然后,“逍遥出荆扉,伫立瞻郊坰”写诗人走出柴门,站在郊外远望,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感觉。

“须臾暮色至,野水皆晶荧”描绘了夜幕降临,野外的水面在月光下闪烁,增添了神秘而静谧的气氛。最后两句“却步面空林,远意更杳冥。停云甚可爱,重叠如沙汀”描绘诗人转身走入空寂的树林,思绪飘向远方,那停驻的云彩如同沙滩上的沙洲,给人以深远的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晚步时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晚步湖边

客间无胜日,世故可暂逃。

杖藜迎落照,寒彩遍平皋。

夕湖光景丽,晴鹳声音豪。

天长蒹葭响,水落城堞高。

万象各摇动,慰此老不遭。

楚累经行地,处处馀离骚。

幸无大夫责,得伴诸子遨。

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晚晴

幽卧不知晴,樯梢见斜日。

披衣起四望,天际山争出。

光辉渚蒲净,意气沙鸥逸。

避盗半九围,两脚不遗力。

川陵各异态,艰险常一律。

胡为作弧矢,前圣意莫诘。

岂知百代后,反使奸宄密。

腐儒徒叹嗟,救弊知无术。

人生如归云,空行杂徐疾。

薄暮俱到山,各不见踪迹。

念此百年内,可复受忧戚。

林木方翳然,放怀陶兹夕。

形式: 古风

曼陀罗花

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

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上香。

烟迷金钱梦,露醉木蕖妆。

同时不同调,晓月照低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望燕公楼下李花

燕公楼下繁华树,一日遥看一百回。

羽盖梦馀当昼立,缟衣风急过墙来。

洛阳路不容春到,南国花应为客开。

今日岂堪簪短发,感时伤旧意难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