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札法经历赴山西幕

我昔居南台,与君日相从。

回首三十年,谓君已飞翀。

及兹复相见,微名不偿功。

虽蒙圣主知,进退何从容。

好爵谁不縻,君视如飘风。

宁为正直穷,不为壬巧通。

歘起佐西幕,激烈孝与忠。

别我升车行,念我双鬓蓬。

君行展高材,一罄平生胸。

我志在丘壑,眷焉息微躬。

冥冥朝阳凤,夏雨生梧桐。

寂寂涧底松,苍然岁寒中。

勖哉君子心,庶用存始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程钜夫所作的《送札法经历赴山西幕》。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札法即将赴任山西幕府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对其高尚人格和正直品质的赞美。

首句“我昔居南台,与君日相从”,回忆了过去与友人共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深厚的情谊。接着,“回首三十年,谓君已飞翀”一句,感叹时间流逝之快,同时对友人过去的成就表示肯定。

“及兹复相见,微名不偿功”表达的是再次见面时的感慨,虽然友人的名声并未因功绩而得到应有的回报,但诗人依然对其抱有敬意。接下来,“虽蒙圣主知,进退何从容”赞扬了友人在面对权力和地位时的从容不迫,展现了其内心的坚定和对原则的坚守。

“好爵谁不縻,君视如飘风”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友人对待高位和荣誉的态度,将其比作随风飘逝的事物,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品质。“宁为正直穷,不为壬巧通”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坚持正直,拒绝投机取巧的价值观。

“歘起佐西幕,激烈孝与忠”描述了友人即将前往山西幕府任职,以孝顺和忠诚的态度履行职责。“别我升车行,念我双鬓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年华老去的感慨。

“君行展高材,一罄平生胸”是对友人才华和抱负的期待,希望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志在丘壑,眷焉息微躬”则表达了诗人自己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冥冥朝阳凤,夏雨生梧桐。寂寂涧底松,苍然岁寒中”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象征着友人如同朝阳中的凤凰,坚韧不拔;而诗人自己则如同涧底的松树,在岁月的磨砺中保持本色。这不仅是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生活选择的认同。

“勖哉君子心,庶用存始终”是对友人高尚品德的鼓励,希望他能始终保持初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持正直和忠诚的原则。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和对自身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收录诗词(61)

程钜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又号远斋。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号:雪楼
  • 籍贯:建昌(今江西南城)
  • 生卒年:1249年—1318年

相关古诗词

邓教授致仕还江东

积学今成老,遗荣不待年。

归心彭蠡外,客思蓟门前。

孤棹随飞鸟,长河合暮蝉。

知几诚可尚,忽别独悽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解安卿石假山

夜瞻光怪昼生辉,数尺嵌岩旧见稀。

欲献楚王忧刖足,怕逢织女误支机。

斜当明月偏宜照,近逼红尘不敢飞。

中庆堂中蓬岛客,相看不觉恋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江小景

翠柳红桃春满天,鸳鸯鸂鷘乱平川。

东风阅遍閒花草,惟有人无再少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戴道士住天台

君承恩命住天台,万壑千峰绕绛台。

门外霞川浮溟涬,杯中云海接蓬莱。

时同野鹤看桃去,或领山猿采药回。

三十年前吾亦到,旧题应入白云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