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三光炤八极,天道甚著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七子之一的曹植所作,名为《惟汉行》。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汉朝盛世的怀念和对理想君主的向往。

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这两句从宇宙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分化,以及万物按其本性而生成。诗人通过这种哲学性的表述,展现了对自然规律和世界秩序的认同。

三光炤八极,天道甚著明。

这里的“三光”指的是日、月、星辰,代表着宇宙中不可见之力的运行。诗人强调了天道的明显与神圣,这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界不可抗拒力量的敬畏。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领袖的设想,即一个能够引导人民、维持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君主形象。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这里,“行仁”指的是施行仁义之政,“章以瑞”则是通过美好的德行来获得祥瑞。诗人希望君主能够警醒自己,不因功成名就而变得骄傲自满。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这两句描写了理想中的君主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愿意倾听来自下层的声音,并且迅速作出回应。这种形象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美好设想。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这里,“明主”指的是有智慧和见识的君主,“敬细微”则是对细小事物也保持尊重之意。诗中强调了这种领导者对于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的敬畏,以及他能够在四季更替中寻找天道的启示。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二皇”指的是尧、舜两位圣明君主,“至化”则是最高境界的教化。诗人通过赞美古代圣王的德政,表达了对理想政治文化的向往。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这句中,“禹”指的是大禹,即夏朝开国君主尧舜时期的大臣,大禹治水有功。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英明君主和他们的丰功伟业,强调了对汉代盛世的追忆。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这里,“在昔”指的是过去的时代,“怀帝京”则是怀念古都长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政治理想的深切怀念,即使是在白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也不愿意从这种美好的回忆中脱离。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济济”形容盛大而光荣,“公朝”指的是汉代,“万载驰其名”则是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流传千古。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现了对汉代文化和政治成就的无限赞美,以及他对这种理想状态持续下去的殷切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曹植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出他对于古代圣王德政的崇敬,以及对于汉朝盛世的怀念和向往。通过这些哲学性、政治性的表述,诗人寄寓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

收录诗词(140)

曹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盘石篇

盘盘山巅石,飘飖涧底蓬。

我本太山人,何为客淮东。

蒹葭弥斥土,林木无分重。

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

蚌蛤被滨涯,光彩如锦虹。

高彼淩云霄,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须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澎濞戏中鸿。

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

一举必千里,乘飔举帆幢。

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

常恐沈黄垆,下与鼋鳖同。

南极苍梧野,游眄穷九江。

中夜指参辰,欲师当定从。

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

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形式: 古风

矫志诗

仁虎匿爪,神龙隐鳞。

形式: 押[真]韵

矫志诗

芝桂虽芳,难以饵鱼。尸位素餐,难以成居。

磁石引铁,于金不连。大朝举士,愚不闻焉。

抱璧涂乞,无为贵宝。履仁遘祸,无为贵道。

鹓雏远害,不羞卑栖。灵虬避难,不耻污泥。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济济唐朝,万邦作孚。逢蒙虽巧,必得良弓。

圣主虽知,必得英雄。螳螂见叹,齐士轻战。

越王轼蛙,国以死献。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覆之帱之,顺天之矩。泽如凯风,惠如时雨。

口为禁闼,舌为发机。门机之闿,楛矢不追。

形式: 四言诗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