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一)

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过却瓜州杨柳树。

烟水重重无数。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

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离别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起首“清淮北去”,即点出了行者北上的方向,淮水作为南北分界,在古代文人眼中往往象征着离别的痛苦。而“千里扬州路”则展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扬州,历来为诗人游子所向往之地,此处或许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过却瓜州杨柳树”,瓜州即今甘肃 嘉峪关一带,古时此地有名的杨柳,春天万里黄尘中,依稀可见杨柳绿意,更显行人心之所向。然而,此处“过却”二字,却又透露出一种淡然若失的情怀,对美景也只能是匆匆过客。

“烟水重重无数”,此句描绘了旅途中不断遇到的河流湖泊,水天一色之中,烟波浩渺,让人感觉到自然界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同时,这种“烟水重重”也映照出行者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柁楼才转前湾”,这里的“柁楼”可能是指船上的操舟工具,或者是码头上的建筑物。“才转前湾”则表明行者的航程刚刚绕过一个弯曲的水域,这个动作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旅途艰辛,但仍需不断向前。

“云山万点江南”,此句中,行者所面对的是江南的烟雨云山,那种“万点”状如星辰般繁多的景象,或许是自然美景,也可能是心中思念之点点滴滴。而“江南”作为古代文人常常歌咏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指地理位置,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象和情感寄托。

最后,“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这里的“点点”与前句相呼应,是对景物、思念之点点滴滴的总结。行者面对这不断重叠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思念之痛,最终感慨万千,提醒自己不要再去期待那遥远的长安(即首都,象征着归宿与安全),因为这种期待只会加剧内心的煎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行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收录诗词(14)

李好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二)垂丝海棠零落

东风一夜都吹损。昼长春殢佳人困。满地委香钿。

人情谁肯怜。诗人犹爱惜。故故频收拾。

云彩缕丝丝。娇娆忆旧时。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三)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

绿珠娇小儿。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

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一)

东园映叶梅如豆。西园扑地花铺绣。春水晓来深。

日华娇漾金。带烟穿径竹。步入飞虹曲。

何处早莺啼。曲桥西复西。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