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其三)

涂刍去国门,秘器出东园。

太守留金印,夫人罢锦轩。

旌旗转衰木,箫鼓上寒原。

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用草覆盖的灵车离出国都的大门,皇室的棺椁从东园运出。
太守留下了金印,夫人的华丽车厢也被停用。
旌旗在衰老的树木间转动,箫鼓声响起在寒冷的原野。
墓地的树木向西倾斜,长久地怀念着朝廷的恩泽。

注释

涂刍:指用草编的灵车,用于丧葬。
国门:这里指京都的城门,代指京都。
秘器:古代帝王或贵族的棺柩。
东园:皇家园林,常用来制作棺材。
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金印:古代高级官员的印信,象征职权。
夫人:这里指太守的妻子。
锦轩:装饰华丽的车厢。
旌旗: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旗帜。
衰木:枯萎或老朽的树木。
箫鼓:泛指吹奏和打击乐器,常用于祭祀或丧礼。
寒原:寒冷的原野,形容荒凉之地。
坟树:墓地周围的树木。
西靡:向西倒下,此处形象地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魏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台,借指朝廷或皇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家园的场景,语言简洁而情感深沉。首句“涂刍去国门”中的“涂刍”,即是涂上红色的木制车轮,象征着告别之行;“秘器出东园”中“秘器”可能指官印或其他重要物品,从东园中取出,预示着主人将离去。

“太守留金印”表明太守在离开前,将象征权力的金印留下,可能是对职责的忠诚或对地方的不舍;“夫人罢锦轩”则描绘了夫人放下华丽的车帘,显示出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接下来,“旌旗转衰木,箫鼓上寒原”中“旌旗”指的是官员的仪仗,“衰木”可能是树木凋敝的象征;“箫鼓”则是军中的乐器,这里用以形容离别时的萧瑟之声,渲染出一种秋天的寂静与寒冷。

末尾两句,“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中“坟树”指的是古代墓地旁的树木,而“应西靡”则可能是说这些树木向着西方倾斜,象征着主人对远去之地的眷恋;“长思魏阙恩”表达了诗人对于魏阙(古代关隘名)的深情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官员与家园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离别时的孤寂与哀伤。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锦衣馀翟茀,绣毂罢鱼轩。

淑女诗长在,夫人法尚存。

凝笳随晓旆,行哭向秋原。

归去将何见,谁能返戟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