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孝父归黄山

黄山连碧虚,上有轩辕居。

丹台久芜没,何客此结庐。

结庐独长往,早发金庭想。

高揖曹阮辈,炼药恣偃仰。

紫房闭绿苔,清涧袅云来。

丹井昔常洁,瑶宫今始开。

自为黄山客,醉拂黄山石。

兀然发孤啸,千峰敛暮色。

何时启石关,投足遍人寰。

意欲穷九有,归卧云松间。

君去亦多时,君来何太迟。

容成与浮丘,招手白云期。

昔落风尘里,名姓在人耳。

今返烟霞际,悠然与终始。

三十二莲峰,荡漾金芙蓉。

归来当见忆,云鹤许相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黄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和仙气缭绕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轩辕居”、“丹台”、“紫房”等词语,都充满了神话色彩,暗示着黄山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说的地方。

“结庐独长往,早发金庭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高揖曹阮辈,炼药恣偃仰”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紫房闭绿苔,清涧袅云来。”这两句描绘了黄山的静谧与幽深,绿苔覆盖的石屋与蜿蜒流淌的清涧,以及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的意境。

“丹井昔常洁,瑶宫今始开。”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黄山的神圣与神秘,丹井的洁净象征着纯净与灵性,而瑶宫的开启则预示着某种超越现实的启示或转变。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人生归宿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别林宫赞咨伯(其一)

平昔寡俦侣,与子分弥敦。

班联通禁掖,居止隔墙垣。

壮怀夙有契,微尚颇亦存。

亭皋一回首,落日眺川原。

川原何迢迢,我思郁以烦。

良友远行迈,何用展心魂。

终同沧海去,未报紫宫恩。

独有临期泪,要之平生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赠别林宫赞咨伯(其二)

秋山何苍苍,四顾尽萧索。

临水送将归,离心对摇落。

摇落难为欢,芳游宛如昨。

时菊掇紫茎,霜筠飘素箨。

去雁影离离,轻烟生漠漠。

归骖陌上转,别词酒间作。

未酬匡世志,共想还山乐。

我怀良不虚,君情岂有托。

何以赠前期,功名在麟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正朝作

正旦洽百礼,圣人登万寿。

金石备宫悬,衣冠饰岁首。

东朝礼乐新,南国簪绅旧。

未能陪柏梁,且复颂椒酒。

雪霁汉宫槐,烟轻蓟门柳。

东伐靖远夷,西征荡小丑。

宝玉充庭旅,闾阎犹疾首。

顾问调元人,阳和肯回否。

形式: 古风

寄何孔参逸人于端溪

家住清溪侧,溪清照古颜。

言是沉冥客,栖遁此溪山。

君平方坐肆,季主亦开关。

一探元命秘,观世出人寰。

天人本微妙,神理况清閒。

宁同名利士,滞迹风尘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