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埽,畏有山僧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中的“仄径”指的是不平坦的小路,而“荫宫槐”则是庙宇前的槐树投下了浓荫。“幽阴多绿苔”形容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生长的青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野性的氛围。
"应门但迎埽,畏有山僧来"中,“应门”指的是庙宇的大门,而“但迎埽”则意味着只有扫帚放在门前,用以迎接来访者。“畏有山僧来”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山中的僧侣的尊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等待高僧到来的宁静寺庙场景,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及宗教生活的向往。
不详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