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晋安来越国,蔓草故宫迷。
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
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
宾府通兰棹,蛮僧接石梯。
片云和瘴湿,孤屿映帆低。
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逸的游子离别之情,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内心的情感流露。开篇“晋安来越国,蔓草故宫迷”即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遗迹荒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古代遗址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繁华而今已荒废的感慨。
接下来的“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则是借用了历史传说和自然景观,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现实中的孤独与超脱的情怀。“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一句,通过对广阔水面、辽远山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胸襟开阔的视野和心灵。
“宾府通兰棹,蛮僧接石梯”中的“宾府”指的是官府或客馆,而“蛮僧”则是对南方少数民族僧人的称呼,这一句强调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异域风情和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片云和瘴湿,孤屿映帆低”中,“片云”指的是飘散的云朵,而“孤屿”则是指远离陆地的小岛,这里通过云与海岛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淡远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
最后,“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夜晚听闻猿啼声时的心境。这里“秋猿”形象生动地描摹出秋夜的寂静与诗人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
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
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
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
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
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
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河外今无事,将军有战名。
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婺女星边去,春生即有花。
寒关云复雪,古渡草连沙。
宿次吴江晚,行侵日徼斜。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烧起明山翠,潮回动海霞。
清高宜阅此,莫叹近天涯。
出关寒色尽,云梦草生新。
雁背岳阳雨,客行江上春。
遥程随水阔,枉路倒帆频。
夕照临孤馆,朝霞发广津。
湖山潮半隔,郡壁岸斜邻。
自此钟陵道,裁书有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