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师向何方去,太湖西复西。
风传孤磬远,松偃旧房低。
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
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肃的《吴中送僧》,通过对僧人离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首句“师向何方去”表达了对僧人的询问和对未知路途的关切,接着“太湖西复西”暗示了僧人行踪的遥远,以及诗人目送他渐行渐远的身影。
“风传孤磬远”通过风声将孤磬的声音传得悠远,形象地刻画出僧人在寂静山林中的修行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清寂生活的想象。“松偃旧房低”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居所环境,松树低垂,寓示着岁月静好。
“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表达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暖榻留兔”意味着僧人与动物为伴,生活简朴,“浮杯不驳犀”则暗示他不追求世俗的奢华。
最后两句“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诗人期盼着有一天能再次回到城北的寺庙,聆听那熟悉的木鸡报晓声,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不详
季子让一国,视之敝屣然。
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
徐君虽亡骨未朽,剑挂坟前白杨柳。
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在处烟云早晚生,自疑呼吸气皆灵。
十年梦寐江山里,今见江山入户庭。
山雨霏微不满空,画船来往疾轻鸿。
谁知独卧珠帘里,一榻无尘四面风。
游遍西潭返步迟,乱云随履雨沾衣。
山形相向还相背,独有溪流共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