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赵周卿

柴扃小隐二林间,德有邻兮迹遂安。

天派发源公隽秀,客情催老我蹒跚。

松留日脚秋烟薄,塔响风銮夜月寒。

颇喜笑谈皆自在,兵戈聚首盖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两林深处有个简陋的小屋,品德高尚让我在此安居。
这里的源头是上天赋予,客人的到来使我感到岁月匆匆。
秋日阳光透过稀疏的松枝,夜晚寒风吹过古塔铃声清寒。
我欢喜与人随意交谈,但要大家聚首共商国事实属不易。

注释

柴扃:简陋的小屋。
小隐:隐居之处。
邻:邻居,这里指品德相近的人。
迹遂安:生活安定。
天派:上天赋予。
公隽秀:公,指上天或大自然,隽秀形容景色优美。
客情:客人的到来。
蹒跚:行走不稳,形容年老体衰。
松留日脚:松树下洒落的日影。
秋烟薄:秋天的薄雾。
塔响:古塔的铃声。
风銮:风吹动的铃铛。
笑谈皆自在:随意的交谈。
兵戈聚首:聚集讨论军事问题。
良难:很难做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隐逸的画面,诗人曹勋以柴扉为居,身处两林之间,享受着与德行相近之人的交往带来的安宁。他感叹自然的壮丽,如天派发源的秀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步履蹒跚中体验着人生的况味。

秋日里,松树投下的光影在薄雾中显得尤为清晰,夜晚的风铃声在寒月下回荡,增添了静谧的氛围。诗人欣喜于与朋友们自由自在的笑谈,但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能相聚一堂实属不易,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隐逸生活的情趣、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展现了宋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忧虑。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腊日谢仰上人惠兰

未觉光风转朔云,深窗乍见意增新。

欲先楚客传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

自许幽香传窈窕,更烦白足下嶙峋。

为君抖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谢杨监丞雪中送羊羔酒

朝回六出势飞浮,历乱初看积瓦沟。

漫以郢人歌白雪,曲烦从事到青州。

因知洗吻羊肪滑,可但倾肠鼠腹休。

纸帐熏炉今已矣,解嘲得免继前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谢岸老惠显明新芽

幽壑乘春摘,芳芽辱见分。

莺花妨老眼,香味喜新闻。

细石飞轻雪,圆瓯泛乱云。

虽无七碗量,清兴重欣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谢钱处和惠燕坐支颐莲

不倚蒲团有妙机,支颐真可助痴儿。

辍君拄颊看山用,拯我垂头欲睡时。

燕坐巧能留蝶梦,吟髭聊复寄莲枝。

从今宁有灵龟叹,一枕跏趺总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