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弘道的《吊彦深》,通过对彦深的悼念,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对其一生的感慨。首句“何物如金惜”,以金子比喻彦深的价值,暗示他的珍贵和不易得;“医来欲致功”则描绘了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挽留或纪念他的努力。然而,“难遮前路黑”象征着彦深的离世无法阻挡生命的无常,而“惊见缺壶红”则以壶中的酒色暗喻人生的短暂和不完整。
接下来的两句,“北渚遗居室,东郊寓殡宫”,描述了彦深的遗体安葬在郊外,寓居于简陋的殡宫之中,流露出对逝者身后凄凉境况的悲叹。最后,“劳心成底事,五十六年中”总结了诗人对彦深一生的思考,感叹他虽然用心良苦,但终究未能改变生命的终局,五十六年的岁月转瞬即逝,留下的是无尽的哀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象征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