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山

吴兴多名山,兹峰特奇秀。

不知自开辟,阴阳几昏昼。

云有未髭僧,冥栖刻莲漏。

香台俨有在,祥室已新搆。

松下伏神龟,竹间走饥鼬。

白鹤不受招,仙踪亮难究。

伊昔屡登临,空翠湿衣袖。

穷搜不知疲,幽讨宁嫌逗。

岩扉与涧户,一一为重叩。

和诗寄山灵,馀生敢多又。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鹤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未髭僧”、“冥栖”、“刻莲漏”、“香台”、“祥室”、“神龟”、“饥鼬”、“白鹤”等,不仅描绘了山中清幽静谧的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吴兴多名山,兹峰特奇秀”,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白鹤山的独特魅力,将其置于吴兴众多名山之中,突出其非凡之处。接下来的“不知自开辟,阴阳几昏昼”,以时间的久远和自然力量的神秘,强调了山的古老与壮观。

“云有未髭僧,冥栖刻莲漏”两句,描绘了一位未剃须的僧人,在山中隐居修行,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刻莲漏”可能是指僧人通过雕刻莲花来计时,象征着他对修行的专注与虔诚。

“松下伏神龟,竹间走饥鼬”则通过神龟与饥饿的鼬鼠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展现了山林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存的艰难。

“白鹤不受招,仙踪亮难究”两句,借白鹤难以招引,仙人的行踪难以追寻,表达了对山中神秘与不可知事物的向往与探索欲望。

后半部分“伊昔屡登临,空翠湿衣袖”回忆了诗人多次探访此山的经历,表达了对山中美景的深深眷恋。“穷搜不知疲,幽讨宁嫌逗”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探索的热情与不厌其烦的态度。

最后,“岩扉与涧户,一一为重叩”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每一处细节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探索。“和诗寄山灵,馀生敢多又”则是诗人将自己对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同时也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鹤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收录诗词(1)

吴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深翠轩

葺茅面远峰,开扉在深树。

绿叶映图书,春阴满庭宇。

我记昔来游,林萝乍收雨。

扫尘坐青霞,焚香酌芳醑。

俄然鸟惊喧,零乱舞翠羽。

夏景信已阑,此地未知暑。

翛翛凉籁吟,似应琴中语。

意适念虑清,徘徊不能去。

形式: 古风

苕溪春晓图

夜听溪上雨,晓看溪上山。

雨歇山更佳,尚在空濛间。

白云掩疏钟,绿树迷远岛。

居人想未起,村村自啼鸟。

形式: 古风

赋得秋江送别

秋阴日易夕,江空岁云晏。

恻恻伤物情,悽悽属昏旦。

耸秀林际峰,流响云中雁。

烟芜销远绿,霜枫炫馀粲。

时芳递衰荣,人事更聚散。

方敦金兰契,遽念蟏蛸叹。

夙驾严霜寒,晨起明星烂。

扬船子夷犹,伏枕我羁绊。

那知惜暌离,矧复值忧患。

愁吟不成章,一辞愧能赞。

形式: 古风

题江贯道长江图

离离众树深,霭霭孤云碧。

山色望难穷,江流浩无极。

渔歌远渚昏,鸟下平芜夕。

惆怅涉风波,扁舟何处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