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飞鸟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验之信然戏纪其事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

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

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

古来占滂沲,说者类恢诡。

飞云走群羊,停云浴三豨。

月当天毕宿,风自少女起。

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

逐妇鸠能拙,穴居狸有智。

蜉蝣强知时,蜥蜴与闻计。

垤鸣东山鹳,堂审南柯蚁。

或加阴石鞭,或议阳门闭。

或云逢庚变,或自换甲始。

刑鹅与象龙,聚讼非一理。

不如老农谚,响应捷如鬼。

哦诗敢夸博,聊用醒午睡。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今日太阳还未升起,晨雾如绸缎般散开。
心中怀疑会有雨再来,目光所及,乌云四起。
我怎能理解天意?这不过是吴地农人的俗谚罢了。
自古以来,人们通过观察大雨预兆,说法却多变。
浮云像羊群奔跑,停云似猪群沐浴。
月亮高悬在毕宿星区,风从少女宫位吹起。
坚硬的石头经火烧炼成香,湿润的地基如同洗净一般。
被驱赶的母鸠笨拙,穴居的狐狸却有智谋。
蜉蝣勉强懂得时节,蜥蜴也参与计谋。
蚂蚁在东山土堆上鸣叫,鹳鸟在南柯梦中审判。
有人主张阴暗的石头带来变化,有人认为阳门关闭是开始。
有的说庚日有异变,有的认为甲子更替。
杀鹅和象龙的刑罚,争议各不相同。
农谚比这些都可靠,回应迅速得像鬼神。
我吟咏诗歌,自认博学,只为唤醒午后的沉睡。

注释

朝霞:早晨的红霞。
暮霞:傍晚的红霞。
晓气:早晨的雾气。
吴农谚:吴地农人的民间俗语。
滂沲:大雨。
恢诡:变化莫测。
毕宿:古代星宿名。
少女:星宿名,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指向南方时的星位。
烂石:烧过的石头。
蚁:蚂蚁。
阳门:古代宫殿的南门。
庚变:庚日的异常现象。
甲始:甲子的开始,可能指历法上的周期性变化。
刑鹅:古代的一种刑罚。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晓发飞鸟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验之信然戏纪其事》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和对农谚的感悟。首句“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引用了古老的农谚,暗示天气变化。接着,诗人通过“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描绘了早晨云霞斑斓的美景,但随后“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

诗人感慨“我岂知天道”,表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同时也引用了各种自然现象来验证谚语,如“月当天毕宿,风自少女起”,形象生动。他以动物比喻天气,如“飞云走群羊,停云浴三豨”,并借蝼蛄、蜥蜴等小生物的活动来象征天气变化。

诗中列举了多种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说法,如“或多阴石鞭,或议阳门闭”,显示出古人对天气预测的复杂和多样。然而,诗人认为这些纷繁的理论都不如“老农谚”的简洁明了,如同“响应捷如鬼”。

最后,诗人以“哦诗敢夸博,聊用醒午睡”收尾,既表达了自己对农谚的欣赏,也借此诗唤醒自己,寓教于乐。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民间智慧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晓自银林至东灞登舟寄宣城亲戚

晓山障望眼,脉脉紫翠横。

澄江已不见,况乃江上城。

结束治野装,木末浮三星。

羸马陇头嘶,小车谷中鸣。

亭亭东灞树,练练绿浦明。

篙师笑迎我,新涨没蘋汀。

径投一叶去,云水相与平。

聊将尘土面,照此玻瓈清。

怀我二三友,高堂晨欲兴。

风细桐叶堕,露浓荷盖倾。

凝香绕燕几,安知路傍情。

形式: 古风

晓诣三井观

路转市声远,宽閒古城东。

适从红尘来,忽入苍烟丛。

槿心倾秾露,芋叶翻微风。

秋阳澹篱落,残暑不必攻。

野老熟睡起,日高首如蓬。

官身骑官马,君应笑龙钟。

形式: 古风

晓起信笔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形式: 古风

桃花铺

老蕨漫山凤尾张,青枫直干如攒枪。

山深岚重鼻酸楚,石恶淖深神惨伤。

阴崖风生吹客急,草中枯株似人立。

昳晡卓幕先下程,将士黄昏始相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