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斯远

卜居得幽旷,崇山倚长松。

夜窗风雨来,岁事忽已冬。

人或知子欤,我身为从容。

此閒岂有待,彼忙竟何逢。

徒以蜗角微,展转缠心胸。

栽田艺禾黍,伏腊可粗供。

功名不难办,肉食皆鼎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别斯远》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卜居得幽旷,崇山倚长松”,诗人选择了一处远离尘嚣、幽静旷达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居所,周围环绕着高耸的山峦和挺拔的松树,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接着,“夜窗风雨来,岁事忽已冬”描绘了夜晚窗外风雨交加的情景,时间悄然流逝,季节已经进入了冬季。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示了时光的匆匆和岁月的流转。

“人或知子欤,我身为从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而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面对生活。

“此閒岂有待,彼忙竟何逢”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忙碌与闲适生活的对比思考。在忙碌中寻找不到真正的满足,在闲适中却能发现生活的真谛。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徒以蜗角微,展转缠心胸”借用“蜗角微”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认为这些外在的追求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烦恼和困扰之中,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栽田艺禾黍,伏腊可粗供。功名不难办,肉食皆鼎钟”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给自足、简朴生活的追求。他愿意通过耕种田地,收获粮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不在意外在的功名富贵。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节制,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综上所述,《别斯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推崇。它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探索。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别元默

初不畏离别,亦不爱过从。

周游老江浙,风雪还穷冬。

君侯故家秀,雅步非凡踪。

鸣弦寄真尚,万古开心胸。

胡为怜我懒,纵论容愚憃。

留连一再旬,欲去寒意浓。

当知思齐贤,出处诚难逢。

草木冻欲折,冬岭惟孤松。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行甫载酒为别

霜天出晴日,山外看烟霏。

长松覆兰若,酌我何当归。

人情令飘洒,世路徒依违。

景旷诗自成,一觞还屡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余子任访章泉

章泉天下翁,之子能幽寻。

谋道不谋利,耿耿秉此心。

薰风四月凉,苔竹芾而森。

恨我不嗣往,空多华发侵。

年来翁示疾,岂在药石针。

众生烦恼尽,病苦当不深。

慨焉绍兴初,上饶聚缨簪。

东莱曾空青,至今朱弦琴。

零落一丘垄,佳话转平沉。

翁实独远绍,文献所酌斟。

诗乃其绪馀,敛收日行吟。

子归趣益胜,复逼我家林。

清阴伫延赏,抵掌横素襟。

渺渺兮予怀,慎旃宜重钦。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僧上怀玉

渺渺枫树秋,送僧上怀玉。

白云度绝巘,清寒满深谷。

杖头挂萝薜,笠外见鸿鹄。

却笑懒残隘,随缘受荣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