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东过东平马上因简萧九鼎

奉命南来十二程,风光感目不胜情。

几家桑梓编新户,何处松楸蔽旧茔。

问俗独怜今日异,留田敢废后人耕。

相逢莫道悠悠者,牧守如今是弟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赴广东过东平马上因简萧九鼎》由明代诗人刘大夏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奉命南行途中所见之景,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首句“奉命南来十二程”,点明诗人受命前往南方,行程长达十二程,暗示旅途之长。接着“风光感目不胜情”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沿途风光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欣赏之美,也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情感。

“几家桑梓编新户,何处松楸蔽旧茔。”这两句通过对比新旧景象,展现了社会变迁的痕迹。新户的建立与旧茔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也蕴含了对过往的怀念。

“问俗独怜今日异,留田敢废后人耕。”诗人对社会风俗的变化表示同情,同时强调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认为即使在变革的时代,也不能忽视后代的生存基础。

最后,“相逢莫道悠悠者,牧守如今是弟兄。”诗人呼吁人们不要轻易谈论世事的悠远,强调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社会团结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责任感。

收录诗词(33)

刘大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字:时雍
  • 号:东山
  •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 生卒年:1436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南宁遇冬至雨中有感呈同事二王公

风雨凄凄客思凉,况逢冬至在殊方。

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

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

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从者谈邕州土俗柬王佥宪

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

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

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

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往香山海上

烟波沧海九衢尘,北去南来笑此身。

清世自惭无补地,白头犹作未归人。

故乡儿女多荒废,仕路交游半隐沦。

洛社诗成何日事,楚江西畔觅香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西涯学士饯衍圣公作

欹枕秋风负胜招,群仙遥忆下烟霄。

红螺醮甲金波重,宝鸭迎风玉篆消。

古锦奚囊推贺笔,清时吏隐笑由瓢。

山花与主新名字,老我吟成侑酒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