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倏忽何庸诘,参差未易齐。
树枯元不死,雪尽竟为泥。
岂谓身才老,从来意欲西。
一穷宁骨立,九殒未头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力与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之情。首句"倏忽何庸诘"表达了时间流逝迅速而又难以把握的感慨,其中"倏忽"常用来形容事物发生或变化的突然性,而"何庸诘"则暗示着对时间快速流逝的无奈与困惑。紧接着的"参差未易齐",通过不规则的竹子比喻世间万物各有其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也映射出诗人面对世界多元化、复杂性的豁达心态。
第三句"树枯元不死"展现了生命力极强,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枯萎的树木依然保存着生机。"雪尽竟为泥"则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迭、自然循环的过程,同时也隐喻着时间带来的变化无常。
以下两句"岂谓身才老,从来意欲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不懈追求和向往西方净土的渴望。尽管身体可能因年华而渐渐衰老,但内心的意志却始终坚定,向着理想中的方向前进。
末两句"一穷宁骨立,九殒未头低"则显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品格。即使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骨气不屈,而在多次失败之后,依然能够挺直脊梁,不向困难低头。
综观全诗,方回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生命力的描写,传达了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时的坚持和不懈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竟与鳏鱼似,无由浊蚁持。
百为元有命,一往复何疑。
残梦终难续,深忧暗自知。
邻雏夜啼急,吾亦忆吾儿。
雨声更霰雪,昏听达清晨。
自笑能吟客,常为不寐人。
絮寒勤拭涕,箦响惧翻身。
苦语知谁会,应堪泣鬼神。
重阳晴过小春天,忽复萧骚雨可怜。
响入竹林全似雪,湿蒸茅舍最宜烟。
战尘洗净无传箭,客路泥深亦著鞭。
三月聚粮岂容易,临风殊觉意茫然。
浮云几万里,白日闷晴晖。
稍觉波涛缩,犹闻点滴微。
两旬捐破扇,五月著寒衣。
老病忧时事,高门马自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