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至那容懒,牵筇入翠萝。
山光知雨过,野色见秋多。
妙语时相夺,微吟只自哦。
吹埙来独晚,此日恨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到访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意境。
“客至那容懒,牵筇入翠萝。”此句设置了整个场景,客人的到来带有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态度,他们牵着马(筇)缓缓进入茂密的竹林之中。"山光知雨过,野色见秋多"则透露出自然界的变化,山谷中的光线似乎预示了雨后晴朗,而田野里的颜色则显出了秋天的丰收与成熟。
“妙语时相夺,微吟只自哦。”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客人的对话如同妙不可言的佳句彼此辉映,但更多的时候是低声细语,只是在心中默念,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独自的低吟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吹埙来独晚,此日恨如何。”埙是一种古代乐器,诗人在这安静的傍晚时分,独自吹奏着埙,发出悠扬的声音。这种行为似乎是为了抒发心中的不满或忧愁,而"此日恨如何"则更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对这一天的经历和感受充满了无尽的哀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与内心活动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自徜徉于自然之中的高洁情操,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态的无奈和哀愁。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日日冬气昏,霜风不镰面。
回舆始见山,数点寒中现。
我行得胜友,笑语生华绚。
如何剑峰南,咫尺不常见。
循溪踏危矼,路入筼筜坞。
森森翠棂间,一干横清雨。
茶烟日月静,石壁轩扉古。
尽兹北山旁,小胜无遗取。
夜空合一寂,扰扰息万劳。
幽怀耿不寐,孤灯侧残膏。
稍知山雨来,声在横林高。
凄然却成梦,梦泛秋江涛。
虚廊附山翔,泉声小庵闭。
斋馀恣行遨,剥啄忻屡至。
午阴遇兰芳,夕照坐松吹。
徜徉无所为,聊尽今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