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涡口遇风

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馀飙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傍晚时分,长淮刮起了风,起自涡河的口。
虽然新船坚固,但面对汹涌波浪,依然感到吃力。
诗中倾诉困苦,连儿女和妻子都感到惊恐。
想起一同逆流而上,经过荆峡,整夜忧虑石首的险阻。
余下的风力吹进帷帐,水花溅到窗户和门上。
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惊慌失措,几乎要奔逃。
自从经历诸多忧虑,渐渐变得苍老憔悴。
远远地,在波涛中我欣喜,偶尔还能畅饮美酒。

注释

暮:傍晚。
涡河口:涡河的入海口。
新舟:新造的船只。
难受:难以承受。
艰厄:艰难困苦。
石首:地名,长江上的一个险要地段。
馀飙:剩余的风力。
帏幄:帐幕。
惊顾:惊慌回头。
老丑:形容衰老憔悴。
醇酒:醇厚的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涡口遇风》,描绘了他在长淮遭遇大风时的情景。诗人以涡河口的风为引子,通过新舟在波浪中的颠簸,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猛。他与家人共度惊恐时刻,回忆起昔日逆流而上的艰难,波涛汹涌仿佛进入帷幄,溅湿了窗户。诗人感叹此生从未经历如此惊险,忧虑与岁月使他逐渐憔悴。然而,在困境中,他仍能在风浪中寻得一丝安慰,享受醇酒,体现了他的坚韧与乐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风雨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监试举人

登科岁云徂,旧学日将落。

外遭饥寒侵,内苦忧患铄。

传家足坟史,遗说本精约。

群言久纷荡,开卷每惊矍。

居官忝庠序,授业止干籥。

朝廷发新令,长短弃前彟。

缘饰小学家,睥睨前王作。

声形一分解,道义因附托。

安行厌衢路,强挽就縻缚。

纵横施口鼻,烂熳涂丹垩。

强辩忽横流,漂荡终安泊。

忆惟法初传,欲讲面先怍。

新科劝多士,从者尽高爵。

徘徊始未信,衒诱终难却。

嗟哉守愚钝,几不被讥谑。

独醒惭餔糟,未信耻轻诺。

敢言折锋铓,但自保城郭。

有司顾未知,选试谬西洛。

群儒谁号令,新语竞投削。

虽云心所安,恐异时量度。

诡遇便巧射,晚嫁由拙妁。

谁能力春耕,忍饥待秋穫。

闻兄职在监,考较笔仍阁。

缩手看傍人,此意殊未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子瞻读道藏

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

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骈傍。

所读嗟甚少,所得半已强。

有言至无言,既得旋自忘。

譬如饮醇酒,已醉安用浆。

昔者惠子死,庄子哭自伤。

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

哭已辄复笑,不如敛此藏。

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

安得西飞鸿,送弟以与兄。

形式: 古风

和子瞻调水符

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

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

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

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

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

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

形式: 古风

和子瞻铁拄杖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坚竹破误汝行。

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

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如霜。

提携但恐汝无力,撞坚过崄安能伤。

柳公虽老尚强健,闭门却扫不复将。

知公足力无险阻,怜公未有登山侣。

回生四海惟一身,袖中长剑为两人。

洞庭漫天不觉过,半酣起舞惊鬼神。

愿公此杖亦如此,适意遨游日千里。

归来倚壁示时人,海外苍茫空自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