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生文澜归书图

孝惠始除挟书律,屋壁山岩稍稍出。

是时篇牍极重大,联以缥绳书以漆。

《孝经》行疏策谦半,《酒诰》文繁简脱一。

蜀客奏赋铅须怀,吴人炙字青乃杀。

代以缣素便赍持,书之赫蹄致缜密。

自是篇卷鲜沦芜,荀经阮录代增益。

观文实储五十副,江陵尚存七万帙。

长兴雕印既?舆,孟蜀书林更牣溢。

官本监本绣梓精,晁氏陈氏簿录悉。

勤有堂惟仁仲遗,睦亲铺乃道人设。

金于平水置书肆,元之兴文务雕刷。

有明一代鲜善本,嘉隆以后椠尤劣。

秦晋赵藩皆刻书,不及会通与兰雪。

姚赵吴沈好移写,叶顾钱毛善鉴别。

宋元旧本什湮九,赖有诸贤订坠缺。

我朝稽古轶汉唐,延阁尊藏切云楶。

纯庙特开献书路,谒者求遍东西浙。

大?刬除方兴伪,汲冢捃护师春逸。

序录校上义放刘,活版排成制沿毕。

草茅未窥中秘书,三阁储珍逮英哲。

家家乐献鸡次典,人人许入龙威穴。

然脂怀饼土麇来,从此儒风振扬越。

上者古训钩郑服,次亦骚情掩贾屈。

余子龂龂讲版本,元钞宋椠森罗列。

振绮汪暨拜经吴,百宋一廛最奇崛。

云何菑晚极庚辛,焚如毒甚滈池厄。

岂独缣素充帷囊,直以经典代薪爇。

湘乡相公老开府,手扫凶欃扶日月。

郘亭厄厄求遗书,四部先刊甲与乙。

同时爰有丁龙泓,秘阁篇亡心菀结。

抱持愈比杜林艰,蒐集无逾任昉切。

礼典往往出秦余,目录一一订魏阙。

圭零锦断好护持,剑合珠还渐充实。

其功不在陈农下,此事留待程俱说。

永嘉旧本世尚多,安得先生尽搴撷。

迩来横海肆楼船,汉廷未暇修儒术。

颇闻守藏史不慎,文德官书半放失。

子云老作輶轩语,素赍归致并精绝。

海外不乏歆向流,赤轴青纸肆钩抉。

我思拄杖医无闾,一探东丹读书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颂蔚所作的《丁松生文澜归书图》,描绘了书籍在历史变迁中的收藏与保护,以及对知识文化的重视。诗中提到孝惠帝废除挟书律后,书籍得以流通,从《孝经》到《酒诰》都有不同的版本和制作工艺。蜀地吴地的抄写技艺各有特色,后来发展到使用丝织品和印刷技术,书籍质量得到提升。宋代以后,虽然刻书增多,但良本较少,而明代尤其是永嘉地区,书籍收藏丰富。然而,到了清朝晚期,书籍遭受火灾破坏严重,湘乡相公丁龙泓等人致力于搜集遗书,保护文献,他们的努力堪比古代的陈农和任昉。

诗中还提及了《丁松生文澜归书图》这幅画作,可能描绘了丁松生归还或收集书籍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于图书整理和传承的敬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当前文化环境的忧虑,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图书的保存和传播,以振兴儒学风气。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赞扬了书籍收藏者和学者们的贡献,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知识传承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9)

王颂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黄公度随使欧洲

广南古奥区,魁奇所丛育。

我友黄长睿,负才尤绝俗。

劬古得谟觞,讨今图畿服。

十上不得志,神驹耻趢趗。

爰作汗漫游,西行指柳谷。

在昔辽大石,曾收印都族。

元祖见角端,亦著《亲征录》。

两朝逞兵棱,皆至海西曲。

沈何号方闻,迄未定员幅。

烦君亟考实,归来共扬搉。

大典图书渊,渔猎资来学。

岁久渐沦芜,往往山岩伏。

颇闻伦敦城,稿尚盈两屋。

愿君勤搜访,寄我采遗目。

宣庙昔季年,海氛始渐张。

烟禁既大弛,五口遂通商。

埔头日以辟,遍地班兰裳。

迩来设海部,相率谈自彊。

既购克虏炮,复置毛瑟枪。

峨峨钢铁甲,靡千亿佛郎。

利器不善用,适以赍盗粮。

金钱日外溢,卮漏未渠央。

生民剥膏血,坐是羸且尪。

小夫骛执利,狗态而憋肠。

器必尚服匿,食以罗湩浆。

舌人语粗解,著论已汪洋。

邹衍书未读,便欲非三王。

藉此弋声誉,取爵如烂羊。

可怜好家居,都被纤儿撞。

望君作砥柱,努力事修攘。

管子权轻重,商务即滥觞。

墨子著经说,起重理已详。

礼失求诸野,制夷师夷长。

要令重九译,事我皇哉唐。

形式: 古风

过东塾陈先生故居

百年不可待,当代失人师。

检点遗书在,徒令从死悲。

式闾应有礼,讲学可无祠。

宗派殊纷纠,中流更付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双银杏歌

霜林脱尽长风劲,老干凌空势特横。

丛祠野岸俯寒潮,对立隐然君子正。

或云平仲乃古名,叶如鸭脚森高擎。

肌理细密类文木,雕镌裁制最中程。

仰观有如双阙列,巨可蔽牛坚多节。

肤皴石骨旁生瘿,枝蟠篆势力屈铁。

千年灵根逃斧柯,盘郁不啻藏岩阿。

若非里社耆年慎护惜,定烦双忠灵爽为总呵。

松禅作图下笔迅,咫尺俨如耸百仞。

寒林讵必仿李成,枯树应知伤庾信。

我来摩挲坐树侧,重披斯图三叹息。

图今兴树屹相向,乔木依然令人轼。

君不见梁时七桧析作薪,星坛荒秽丛荆榛。

又不见红豆山庄化尘坌,野田孤干无人问。

独留此树依寒塘,两虬挺角立不僵。

栎社未邀匠石顾,岂有黄鹄来翱翔。

亦知材大古难用,磊砢犹应为世重。

小山之招在何许,更拟作亭效楚颂。

举杯相酹仍留连,回看林杪生暮烟。

息盦髯叟诗在手,我欲和之写向石之右。

形式: 古风

周梦坡得贝叶梵文无量寿经将施诸西湖灵峰寺法藏书来徵诗

兰台漆书成劫烬,竹简徒闻发汲郡。

大秦羊皮韧而泽,海外流传亦已仅。

祇园之树森贝多,诸佛成道尝摩挲。

异种来从阿耨达,高柯不减必钵罗。

写经功德虔释子,彼方初未有侧理。

传模梵本礼牟尼,芦为不律叶为纸。

华严字母义蕴深,宛转能该一切音。

写成诵习托忒语,海潮音遍旃檀林。

灵文次第来中土,翻经台开互编组。

流支罗什各润色,诸家定本或异诂。

初祖西来辟上乘,埽除文字说传镫。

竞依高座证密谛,谁向珠林溯结绳。

梦坡居士今摩诘,雅爱聪琴与殊蜜。

驻足时闻檐葡香,宝盖飞来照丈室。

忽从异域得元殊,不啻汉史藏壶卢。

秘箧携来有耶舍,真诠译出须昙谟。

灵峰连麓呼猿洞,梅花弹彻听三弄。

护持大藏庋高阁,珍斯梵夹荐法供。

金牛湖上参金仙,宝光应烛兜率天。

山中老宿慎保守,好与龙泓补旧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