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坏道颓垣蔓草区,眼中人世古今殊。
朱门五马先朝贵,白屋三徵此日无。
松竹不堪论旧事,山林何处托潜夫。
月明谁唱沧浪曲,欲问渔舟不可呼。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重经平川有感》描绘了诗人重访旧地时所见的衰败景象和感慨。首句“坏道颓垣蔓草区”,以荒凉的道路、破败的墙垣和蔓延的野草,展现出眼前的凄凉与变迁,暗示了时光流转,人事沧桑。
次句“眼中人世古今殊”,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人世的感慨,认为古今人事已大不相同,昔日的荣华富贵与今日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朱门五马先朝贵”描绘了往昔权贵之家的显赫,而“白屋三徵此日无”则揭示了如今这些富贵不再,寻常百姓也难以享有昔日的荣耀。
“松竹不堪论旧事,山林何处托潜夫”借松竹和山林寓言,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叹,就连象征坚韧的松竹也无法承载过去的辉煌,而那些曾想过归隐的人又何处寻找安宁?
最后两句“月明谁唱沧浪曲,欲问渔舟不可呼”,以月夜的寂静和渔舟的渺远,寄寓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他想寻觅一个能理解沧海桑田变迁的人,却只能在月光下独自倾听那沧浪曲,无法找到共鸣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一片荒园战伐馀,主人流落未安居。
春来漫拟桑麻长,岁久谁将蔓草除。
慨想农功难自弃,静看人事不如初。
道旁时有栽瓜者,烟雨才分半亩锄。
伐木幽人入翠微,松间久坐澹忘机。
百年霜雪高柯在,一曲天风古调稀。
放笔拟将韦偃敌,携书懒逐买臣归。
图成寄示宁无意,伴我山中老采薇。
松下幽人不受呼,低头屈膝对双株。
半空翠色连苍蔼,片石清阴转白驹。
兀坐似忘浮世事,乍逢应讶列仙癯。
庐山五老峰前路,还有云巢似此无。
一声霹雳洗乾坤,满目青山带白云。
地底龙蛇惊欲动,树头鸟鹊喜相闻。
邻人买酒酬春社,野老携书就夕曛。
閒拂尘埃开匣镜,白头微有黑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