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

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

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

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东方的皇帝出行,随从们的目光随之移动,西方的巡游顺应万物的循环往复。
云雾散去,露出华山和衡山,星辰运转,五大行星显现出来。
十月农事刚刚结束,狩猎的三驱之礼又重新举行。
再看向那神圣的琼台,美好的气息连接着天宫。

注释

东幸:皇帝向东出行。
从人:随从人员。
望:注视,跟随。
西巡:皇帝向西巡游。
顺物:顺应自然规律。
回:循环。
云收:云雾消散。
二华:指华山和衡山。
出:显现。
天转五星:星辰转动,五大行星(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五颗星代表行星)。
十月农初罢:农历十月,农事刚告一段落。
三驱:古代的一种狩猎活动,分三次进行,象征天子对百姓的仁德。
琼岳:形容神圣的高山,如琼瑶般的美玉。
佳气:吉祥的气息。
神台:天宫,神仙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帝王巡幸的壮丽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对皇帝的颂扬之情。开篇“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两句,表现了皇帝巡视四方、恩泽所及的情景,人们翘首以待,期待圣主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循序渐进、顺应自然的治理之道。

接着“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强化了皇帝与天地之间关系的神圣性。这里的“二华”可能指的是太行山和华山,而“五星”则代表着皇权的光辉无限。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两句,表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对农业周期的尊重与顺应。同时,“三驱”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三次除草活动,而“礼复开”则意味着一种秩序和制度的恢复。

最后,“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两句,是诗人对景象的进一步描绘,也是对皇帝崇高地位的再次肯定。这里的“琼岳”指的是美好之山,而“佳气接神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圣主与天界相通的一种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了一幅皇权与自然、礼仪与农业交织在一起的壮观画卷。

收录诗词(4)

李林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 生卒年:683年-753年1月3日

相关古诗词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

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

秋天碧云夜,明月悬东方。

皓皓庭际色,稍稍林下光。

桂华澄远近,璧彩散池塘。

鸿雁飞难度,关山曲易长。

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

握镜惭先照,持衡愧后行。

多才众君子,载笔久词场。

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

当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

愿欲接高论,清晨朝建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中书壁画山水

八载忝司存。

形式: 押[元]韵

五言过楼岩寺

旋騼登雪岭,飞旆驻香城。

路盘高下骑,峰回出没旌。

云衣缝涧户,霞绮织山楹。

飏刹移虹影,携风引梵声。

岫馥炉烟合,岩悬叠溜萦。

空结笼檐网,虚谷响台铃。

簇野千丛暗,长河一带明。

散望禅林外,方弘拯溺情。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