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令挽词二首(其二)

赠窆充幽隧,鸣箫异素轮。

山丘华屋远,桃李故蹊春。

使幕被愁雾,谈犀委暗尘。

须知悟生灭,终得法为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把墓穴当作临时的居所,吹奏箫声告别世俗生活。
远处山丘上的华丽屋宇,近处桃李小径上春意盎然。
出使的帐篷笼罩着忧郁的雾气,犀角装饰的谈话物件积满尘埃。
应当明白生死无常,最终能以佛法为自身依托。

注释

窆:墓穴。
充:当作。
幽隧:阴暗的隧道,指墓穴。
鸣箫:吹箫。
素轮:白色的车轮,这里比喻世俗生活。
山丘:远处的山。
华屋:华丽的房屋。
桃李故蹊:桃李盛开的小路,象征春天和生机。
使幕:出使的帐篷。
愁雾:忧郁的雾气。
谈犀:犀角装饰的物品。
委:堆积。
悟:领悟。
生灭:生死变化。
法:佛法。
身:自身依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所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悼念亡者的诗歌形式。在这首诗中,宋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赠窆充幽隧,鸣箫异素轮。"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神秘庄严的情境。"赠窆"指的是墓地,"充幽隧"则是形容墓地的静谧与深远,而"鸣箫异素轮"则是一幅天籁之音伴随着古老车轮的画面,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山丘华屋远,桃李故蹊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淡定与宁静的景象。远处的山丘上有华美的房屋,而桃李之花在春天仍旧绽放,表达了对逝者安息之地的一种美好想象。

"使幕被愁雾,谈犀委暗尘。" 这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表达。"使幕"可能是指墓前的帷幕,而"被愁雾"则形容这种情感之深重。"谈犀"意指古人对死者的追忆,而"委暗尘"则象征着逝者已归于尘土。

"须知悟生灭,终得法为身。" 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勉励与超脱之言。他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也明白了要通过修行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即"终得法为身"。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安息之地的描绘,以及对生死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永恒的主题。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李中令挽词二首(其一)

家赐齐侯履,人推郤縠文。

结婚荣外馆,谋帅得中军。

盛集追园盖,遒章托陇云。

不图新渚畔,更作死生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李处士

江天退卧久沈冥,秋入颠毛翠葆惊。

原宪桑枢贫不病,子真岩石老归耕。

樵风挂席晨昏至,屐齿登山上下平。

鄅稻已收霜橘熟,深心宁逐彻侯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李国博斋中小山作

观阁幽期胜,窗扉列岫连。

千岩状稽岭,一石记平泉。

迥□仙湖境,低围醉幕天。

休论真假意,同是到忘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李秘校省觐毕却赴乘氏

谢遏香囊奕思馀,短亭暾景驾骊驹。

客盘饮嗜丰千蹠,仙舄归飞伴两凫。

官柳摇摇萦早絮,县花的的照晴跗。

东阳玉骨春偏瘦,省对霞朝忆上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