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对雨有作

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老农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

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

垢衣未浣生败点,础甓流润无时乾。

客中况值天中节,一举蒲觞仰天说。

民是天民天合怜,天不怜民何降割。

少年饱暖居无何,龙舟槌鼓飞洪波。

锦标夺得竟归去,江干怅立空渔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何景福在五月五日对雨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天灾人祸的交织。

首句“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和雷鸣声,以及雨点打在梅树上,使得麦穗变黑的景象,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接着,“老农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描述了老农在暴雨中无法耕作的无奈与痛苦,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则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力感。接下来的几句“垢衣未浣生败点,础甓流润无时乾”描绘了雨水不断,衣物难以晾干,基础湿滑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雨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客中况值天中节,一举蒲觞仰天说”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正值端午节,举杯向天倾诉心声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民是天民天合怜,天不怜民何降割”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质疑,以及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而“少年饱暖居无何,龙舟槌鼓飞洪波”则讽刺了那些享受安逸生活的人们,忽视了底层人民的疾苦,以龙舟赛的热闹反衬出社会的不公。

“锦标夺得竟归去,江干怅立空渔蓑”则以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龙舟赛为背景,表达了对胜利者得意忘形的讽刺,以及对落败者的同情和对生活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民生疾苦和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5)

何景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同李仲达游湘潭

去年九日留丹溪,款段踏遍云山西。

归来醉卧扶不起,吻燥亟索冰壶齑。

今年南冈逢九日,谪仙两孙奇俊逸。

湘潭潭水水如螺,一叶金蕉吸秋色。

黄花不惜插满头,但惜岁月如川流。

人生富贵行乐耳,龙山戏马俱荒丘。

君家先茔气葱郁,龙骧凤翥通心出。

大江衣带环其前,对面一峰卓文笔。

我时已入无何乡,醉眼岂复论曾杨。

篮舆径挟玉山去,梦魂犹怪茱萸香。

形式: 古风

君文兄作书来问九日插萸香会诗如何赋此以寄

看山初不登高丘,登高却上看山楼。

凝光滴翠杳无际,一览便可穷清幽。

楼中歌鼓出霄汉,小红行酒大白浮。

西风飘然似有意,吹我远出湘潭游。

锦袍仙人凿山骨,著亭松底罗珍羞。

金蕉一叶注琼液,我亦到口如吞舟。

回鞭踏碎花月影,耳热但觉风飕飕。

归来却忆水曹子,市声聒聒同哑呕。

岂无陈雷旧胶漆,但恐诗律烦赓酬。

故乡莼熟不归去,致身独善非良谋。

插萸簪菊强从俗,拔剑起舞霜横秋。

傥来富贵亦偶尔,草泽往往生公侯。

书毡当复我家物,未审天意从人不。

诗成寄来定捧腹,一裁一狂简袪閒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买犊歌

三家聚钱买一犊,晴雨无分轮次牧。

跳梁穿鼻不牵犁,意欲养渠筋力足。

今春教熟初下田,靷鞅在头?在肩。

叱之则行呵则止,终朝一亩宁烦鞭。

西来忽来答剌罕,却恨牵逃逃不远。

左驱右逐拽下山,缚向旗干得银碗。

三家聚哭无奈何,一人扶耒两人拖。

新秧节出田草多,犊乎犊乎还遇时苗么。

形式: 古风

书药舟

木阑为楫沙棠舟,翩然荡漾从夷犹。

其中家具载何物,缥帙万卷金丹百斛装两头。

东林旧有回公约,散金收书仍畜药。

药期济世书名家,葫芦不挂袖里无青蛇。

有时齁鼾浪花里,黄粱一枕邯郸市。

忘机狎鸥鸥不猜,长鸣飞鹤横江来。

吾伊有声出金石,抽添有误传金台。

君不见白玉堂黄金屋,身后空名真一粟。

又不见赤松子丹丘生,眼底直视无三彭。

舟中书药无尽藏,明月行天风破浪。

何当更著水曹郎,风流来往苕溪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