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其五)端午泛湖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雨后的梅花香气刚刚消散,鲜红的石榴花竞相开放,正是它们盛开的季节。
粽子包裹着金色,香气四溢的菖蒲切得如玉般洁白,宴会上到处都是精美的席面。
年轻人的比赛才艺都比不过这端午节的热闹,手腕上系着彩色丝线,双结象征着吉祥。
装饰华丽的船只停靠在岸边,观看龙舟比赛,一艘艘整齐划一地从湖心出发,场面壮观。
难以描摹的精彩瞬间,激起的浪花像雪花般飞舞在湖面上。
鼓声如雷鸣,红旗如闪电,比赛结束后才结束这激烈的争夺。
傍晚时分,湖面与天空连成一片,还能看到高挂的红色窗帘。
归航的船只载着十里荷香,新月如钩,夜色渐深。

注释

梅霖:雨后梅花的香气。
绛蕊海榴:鲜红的石榴花。
角黍:端午节吃的粽子。
玉腕彩丝:青年女子手腕上的彩色丝线。
舣彩舫:装饰华丽的船只靠岸。
龙舟:端午节的传统竞赛项目。
画鼓喧雷:形容鼓声震耳欲聋。
朱帘:红色的窗帘。
归棹:归航的船。
新月:农历每月初一的弯月。

鉴赏

这首宋词《喜迁莺·其五》描绘了端午节期间湖上盛大的节日景象。"梅霖初歇"点明雨后清新,为节日增添了欢快气氛。"绛蕊海榴争开时节"形象地写出石榴花开的热烈,象征着端午的热闹。"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描述了粽子和菖蒲的香气,展现了端午的传统习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赞美了年轻人的技艺和节日的欢乐,"舣彩舫,看龙舟两两"则描绘了赛龙舟的壮观场面,湖面波光粼粼,龙舟竞发,气氛紧张而热烈。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运用比喻,形容浪花翻腾如雪,生动描绘了比赛的激烈。接下来的"画鼓喧雷,红旗闪电"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动感,仿佛鼓声如雷,红旗如电,比赛达到高潮。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写出了观者在夕阳下仍能看到船只上的红帘,显示出节日的延续。最后以"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收尾,描绘了舟行荷香中,带着满月归家的画面,给人留下宁静而美好的印象。

整体来看,黄裳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以及湖上活动的精彩瞬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节日韵味。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表海亭冬日闲宴

雕栏闲倚,瑞雪霁、浣出人间金碧。

下想名园,芳心多少,欲占九州颜色。

洞开路入丹汉,自是神仙真宅。

寒吟外,看歌云舞雪,光阴难得。

谁共怀古意,东海一老,居易头垂白。

自此英雄,功名相继,空有寂寥遗迹。

圣贤电拂休笑,离合许多宾客。

使君乐与人同,且对云门斜日。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喜朝天/踏莎行.腊中雪后东湖闲宴

雪云浓。送愁思,衾寒更怯霜风。

惹起离恨,为光阴恼,人意无穷。

谁省年华屡换,渐作个、浮生玉髯翁。

休易感,新醅泛蚁,且共时同。相逢。

笑语相契,况驾言游处,山里齐宫。

寂寞时候,自有皓景,粉泽冬容。

先顾丽人期约,痛赏候、花开洛城红。

三十日,回头过尽,喜对春工。

形式: 词牌: 喜朝天

新荷叶.雨中泛湖

落日衔山,行云载雨俄鸣。

一顷新荷,坐间疑是秋声。

烟波醉客,见快哉、风恼娉婷。

香和清点,为人吹在衣襟。

珠佩欢言,放船且向前汀。

绿伞红幢,自从天汉相迎。

飞鸥独落,芦边对、几朵繁英。

侑觞人唱,乍闻应似湘灵。

形式: 词牌: 新荷叶

满江红.东湖观莲

绿盖纷纷,多少个、云霄仙子。

应是有,瑶池盛会,靓妆临水。

无奈轻盈风信急,瑞香乱翠红相倚。

谁共吟、此景竹林人,桃溪士。时雨过,明珠细。

朝雾染,香腮腻。轻舟破幽径,烦襟都洗。

第一朵须寻华池景,寿觞边偶得龟千岁。

乘兴泻、云液落新荷,休辞醉。

形式: 词牌: 满江红